并不是所有人才都是“千里馬”。有些人本領高卻沒有實干精神,才能大卻沒有忠義之心。這種人極難駕馭,感情約束基本無效,除非你能滿足他的野心,否則,他絕不會對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如果你已經成為大商人,或許能籠絡住他。若無把握,則不如使用中等人才。這就像乘坐馬車一樣,與其追求速度被一匹烈馬掀翻車子,不如追求穩妥,讓一匹普通的馬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
臺塑膠集團王永慶早年對人才要求極高,務求優秀。那時,臺灣人才資源匱乏,雖費盡心機,優秀人才也只是偶有所得。后來,他誠心聘請了~批外國留學生,誰知這些人在臺塑“水土不服”,工作不安心,業績尚不如普通人。如何找到合格人才呢?經過多年摸索,王永慶總結出兩條經驗:其一,人才要靠自己培養,其二,用中等人才。就是說,在某個領域的某職位上,王永慶并不刻意選頂尖人才,而是選取中等人才來使用。為什么要用中等人才?王永慶認為,頂尖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絕不是經營者只要有強烈的愛才、求才的愿望就可以得到的。既然可遇而不可求,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中等人才。
得到中等人才比較容易,他們經過培養訓練,對工作也能完全勝任,因此,大可不必只去爭搶那些“一流”人物。此外,中等人才比頂尖人才更容易培訓。那些聰明自負的人,一旦工作不順心,就抱怨自己的公司,抱怨自己的職位。帶著這種心態做事的人,責任心和工作熱情都不足。盡管才能一流,若不發揮出來,還不如一般人才。相反,中等人才沒有驕傲的資本,謙遜好學,勤懇務實,為工作盡心竭力,這樣反而可能取得比頂尖人才更好的業績,對公司的作用更大。
(據《領導選人用人之道》)
教人作師,教人作范
在美國大學中,宗教仍然履行著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重要職能,許多美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均出自宗教,以至美國許多人把德育等同于宗教,把思想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著名的凈空法師也常在美國、新加坡等地講學,他用佛學的理念教化人生,受到人們的尊敬。他曾到北京師范大學參訪,并對社會上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如:兒女為什么不昕家長的話?學生為什么不聽老師的話,員工為什么不聽老板的話?做了精彩的演講。凈空法師說:“北師大有一個牌子,豎立在校園里面的客廳里,上面寫著‘學為人師身為世范’八個字。校長告訴我,這八個字是全校老師共同擬定的。我看了非常歡喜,告訴校長,這八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們聽了很驚訝。一部《華嚴經》就是講八個字:教人作師、教人作范。校長要我講幾句話,我就用了這個題目,講了中國古圣先賢的教誨。我當時講到,現在社會問題相當嚴重。在中國,在外國,各地區幾乎都不例外:家長常常抱怨兒女不聽話,不聽管教;當老師的說學生不聽話;企業的管理者說員工不聽話。現在做事困難太多了!當老板的要遷就員工,要討好員工,耍不然他就罷工、他不干,你有什么法子?我就針對這個問題,給他們分析毛病出在哪里?”
孔老夫子教學,有一句話很重要
“作君、作親、作師”。我在小時候,童年在福建建甌住了六年,念小學。那時候,福建每個家庭都供著一個有祖先的牌位,祖先牌位上都寫著:
“天地君親師”。都是這么個供法,我這個印象非常的深刻。所以儒家教給我們:作君、作親、作師。這個教學不是特定的對象,是普遍的對象,人人都要作君、作親、作師。你能夠把這個意思明白了、通達了,你去做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你的兒女會聽話,你的學生會聽老師的管教,你的員工定會服從老板。今天問題出在哪里?“君、親、師”
這三個字,你只是做到了一個字,其他兩個字沒有做到,所以毛病出來了。兒女為什么不聽話呢?你只做到親,你是兒女的父母親,師的責任你沒有盡到,師是教導他,你沒有做到;君的責任你沒做到,君是領導他。你是做父母親的,要教導你的子女,你得以身作則,小孩都是學父母,以父母為榜樣,父母心正行正,他從小就看到這個樣子,長大怎么會作奸犯科呢7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人,對待兒女的時候,做他的親,也要做他的老師、做他的君,這三個字你做好了,你的家庭就美滿。同樣個道理,在學校做老師,你只做到了師這個字,你沒做到親,你沒有做到君,所以學生出了問題。如果你這個老師三個字都做到了,你的問題就解決了,學生哪有不愛老師的道理。我們在抗戰時是流亡學生,對我們的校長、老師,一生感恩戴德,離開老師幾十年了,老師的話不敢違背呀,什么道理呢?我們老師這三個字都做到了。他是我們的老師,他對學生的愛護跟兒女沒有兩樣,關懷你、照顧你,全心全力幫助你,學生怎么不感恩戴德1他是學生最好的領導啊!他三個字做到了。以此類推,你要是一個老板,你對待員工,你是他的領導,你能夠把員工看作你自己的兄弟姐妹,看作你自己的兒女,關懷他,愛護他,幫他解決困難,你的員工肯定會替你盡忠。你做他的老師,處處教導他,所以你不僅僅是領導,這三個宇不能分開,真正做到君、親、師,你就是社會的好榜樣,你就是作師、作范。
(據土豆網)
七匹狼:打破三個“天花板”
從2007年起,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便惱于七匹狼陷入“中年危機”。品牌日漸老化、附加值低、競爭品牌層出不窮,國外名牌更以高溢價能力從市場攫取巨額利潤,將中國中低端品牌個個趕出大商場。七匹狼再不改變,用不了幾年,七匹狼服裝就會進入“古董品牌俱樂部”。周少雄無法忍受七匹狼的頹勢,他決定反擊。
周少雄的顛覆,從打破“三個天花板開始”。第一個要打破的,就是企業家自身的“天花板”。周少雄先拿自己開刀。周少雄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制定轉型戰略時,他從其他企業、顧問公司及書本上汲取養分,缺什么補什么。
周少雄試圖打破的第二個“天花板”是制度和體系。一個重義氣的晉江男人在變革時做的第件事,就是將中高層管理人員“大換血”。對此周少雄坦言“很無奈”。“我也沒辦法,他們的思維或者能力已經跟不上七匹狼的發展。比如以前我們做批發比較簡單,管理好十幾個地區總代理就行了。現在需要的是做零售、做品牌的人才。”結果,包括品牌、行銷在內幾乎所有的總監,都被換掉。其中不乏跟隨周少雄多年的老部下。
在周少雄努力打破制度“天花板”的同時,另一個無型的“天花板”也擺在了眼前——文化。在企業“大動蕩”時,通常也是新老文化交替的關鍵時期。七匹狼的文化也到了這樣的節骨眼。每個新人都帶來不同的文化,怎么融合?職業經理人和家族勢力如何平衡?成立那么多部門,互相之間如何合作?剛剛43歲的周少雄,面臨著對復雜關系駕馭能力的大考驗。
周少雄的長征路才剛剛起步,他總結失敗的項目大多是因為沒選對人。
(據《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