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之后,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正在對中國的產業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格局將由此調整,原規劃2020年占裝機總量近10%的核電發展比例很可能減少,可再生能源中海上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將成為新興能源發展的寄望之所在。中國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受日本地震影響嚴重,近期靠庫存維持,短期將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中國鋼鐵行業面臨機遇,出口有望增強。同時,核輻射危機催生了抗輻射相關物資的出口,需求很可能維持較長時間。
全球新能源格局巨變
核電技術
向被視為安全技術,而日本地震之后,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件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核能技術是否安全的看法。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輻射500萬人,消除其污染需要800年時間。截至2010年8月,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440臺,裝機容量3.76億千瓦,分布在30個國家或地區(如圖1)。如此眾多遍布全球的核電站,如同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員公開申明,人類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對核電技術及其后果的控制能力。
日本地震之后,多個國家開始重新審視核設施的安全性,探尋新能源之路。3月15日,德國政府宣布暫時關閉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電站。法國總理15日宣布將對全國58座核電機組的安全性進行檢查,但不會考慮修正以核電為主的能源政策。韓國總統李明博日前派遣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李周浩前往古里核電站,要求他親自實地盤點核電站在面臨地震和海嘯等天災時的安全問題。俄羅斯總理普京已下令對俄羅斯核工業進行檢查。
中國在日本地震之后,重新調整新能源戰略,核電站發展緊急叫停。3月 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中國將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中國原計劃2020年核電占總裝機容量的10%左右,新能源產業以風能為主。
核電發展計劃更改,海上風能將成為新能源項目的主攻方向。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中,風能項目占到70%左右的份額,與太陽能、生物質能相比具有極大的優勢。雖然風能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力,但風能發展受到地理條件和外界環境的限制,陸上風能未來發展空間有限。內蒙古、新疆、河北、青海等風力較大適合開發風力發電的地點基本招標項目已經完畢。與陸上風電相比,灘涂發電和海上風電尚處在開發的前期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太陽能發電,尤其是光熱發電項目,未來很可能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寄望之所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小水電等四大發展方向。生物質能發電缺少全球突破性技術,目前為止,還處在實驗階段,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風能和小水電受到地理位置和外部條件限制,全球可發電位置有限。而太陽能發電在過去10年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在成為全世界國家新能源發展的首選。
汽車行業倍受影響
日本汽車行業受到重挫,美國等主要日產汽車進口國受影響顯著。日本東北部地區的地震,造成主要汽車生產商部分整車和零部件工廠關閉。豐田關閉震區的3家工廠,本田已經宣布震區的工廠全部停產,日產公司則直接宣布國內的所有工廠都停止生產,災后重建少則一年時間。中國并非日產汽車的主要出口國,因而所受影響非常有限。日本汽車出口的主要地區包括:北美(占日本汽車出口42%)、歐洲(20%、中東(13%)和中國(5%)。
中國高端進口車市場有可能被其他品牌占據,本土組裝車市場少量車型生產受限。2010年,中國從日本進口25.3萬輛汽車,占我國進口車總量的近1/3。日產車型如果短期供給短缺,勢必造成其他進口車型搶占市場的局面。根據三大車商的官方資料,部分已經在中國生產的一些零部件,比如發動機、變速箱等,實際上也是產自日本,然后再運到中國國內組裝。因此,三大日系車的零件工廠停產,將影響到國內合資廠的組裝工作。
電子行業受到重創
液晶面板行業上游企業受損,可能影響中國整體行業鏈。液晶面板產業鏈上游的材料產品有近百種,一種材料供應出問題,整體產業鏈就面臨停滯。中國面板行業需采購的近100種上游材料中,近50%需要從日本采購。其中,受地震影響最大的是生產異方性導電膠的日立化成。短期之內,液晶面板的供給將面臨較大問題。
半導體行業告急導致電子產品市場靠存貨維持,位于日本東北的信越化學嚴重受損,導致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受到影響。信越化學與SUMCO兩家日企,占據著全球50%以上的半導體硅芯片出貨。距離震中較近的巖手縣,聚集著東芝、富士通、摩托羅拉等大型半導體制造廠家,東芝的重要工廠NAND~CMOS傳感器工廠都位于此。半導體行業告急,導致中國短期內電腦、手機、存儲硬盤等產品上游器件產品中斷,未來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鋼鐵行業下游產業受到影響
地震影響多家鋼鐵企業的正常運營,災后電力供給不足影響鋼鐵企業的短期恢復。日本五大鋼廠主要分布在京濱、阪神、中京、瀨戶內海、北九州五大工業區形成的太平洋帶狀區域,大地震使沿海鋼廠大多關停。新日鐵公司在釜石地區曾擁有年產能60萬噸的棒材、線材綜合廠,目前已全部停止生產,預計重建及恢復生產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住友金屬的鹿島制鐵所包括高爐在內的全部生產都停了下來,新日鐵公司的線材生產全部中止,JEF千葉工廠起火。關東平原還擁有18家電弧爐煉鋼生產商,其中包括業界巨頭東京制鋼、悟道鋼鐵等。這18家生產商每年產出約400萬噸粗鋼,多數用于建筑業,占日本電弧爐煉鋼產量的20%。在政府發布限電措施后,關東地區短流程鋼廠均應要求減產和停產。
礦石價格短期內下跌及外需拉動,將給國內鋼鐵企業帶來機會。日本是世界主要鐵礦石進口國,鋼鐵企業的受挫及物流停滯,將使國際礦石價格下跌。日本震后重建需要大量鋼材,而日本30%電力供給依賴于核電,東京電力核泄漏事故之后,電力供給的短缺導致日本國內鋼鐵業供給受限。中國鋼鐵出口能力較強的建筑用鋼生產企業,有望在近期加大出口。
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行業
漁業及農產品出口有需求拉動,然而由于日本進口食品標準嚴格,是否能出口日本還有待觀望。日本近些年漁業產量基本維持在500萬噸左右,受災區域的漁業產量約占日本總產量的4%。但由于受災地區為日本遠洋漁業基地,對日本捕魚業產生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日本多個地區飲用水及部分食品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預估未來農產品進口需求加大。韓國、香港等地已經禁止從日本進口畜產品、魚類等物資,內地產品將成為替代貨源。
防護服等抗輻射物資、輻射檢驗儀未來市場需求巨大。日本受災后,義烏的防輻射服、防毒面罩、口罩等訂單激增,多家廠商連夜加班供貨。本次核泄漏物質已經登陸北美,引起當地碘片、口罩等防輻射物資的搶購潮。已經泄漏的核輻射物質,有可能導致今后一段時期內對食品、空氣、水的輻射檢查成為例行檢查,催生中國防輻射物資產業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