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危機干預在減少獄內自殺案件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導致自殺行為產生的內在個性因素主要包括沖動性個性因素、抑郁性個性因素、思維方式極端性個性因素及固執性個性因素。要在獄內積極開展防自殺教育,加強對罪犯自殺行為的心理預測,對有自殺行為及自殺傾向的罪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預防罪犯自殺。
【關鍵詞】罪犯 自殺行為 心理分析 心理預防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監獄內罪犯自殺案件時有發生,并有增加的趨勢。罪犯自殺案件的發生不僅嚴重影響其他罪犯的改造情緒,牽扯監獄獄警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利于監獄生產和改造的正常進行,而且會給罪犯家屬帶來心靈上的痛苦和惡劣影響。因此,加強對罪犯自殺行為的心理分析,及早發現罪犯的自殺傾向,采取必要的心理預防措施制止罪犯自殺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罪犯自殺心理產生的內在個性因素分析
沖動性個性因素。不少罪犯的自殺行為是在一時沖動下發生的。在對獄內有過自殺行為的罪犯調查中發現,因一時沖動產生自殺行為的罪犯占大多數,尤其在青壯年罪犯中,所占比例更高。這種沖動性的心理動因可稱之為激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暴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激情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在激情狀態下,人往往出現“意識狹窄”現象,即認識活動的范圍縮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減弱,進而使人的思想和行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消極的激情狀態常常和悲傷、憤怒聯系在一起,容易引發人的自殺念頭。具有沖動性個性特征的人在氣質上一般表現為膽汁質型氣質,他們在遇到突發事件而無所適從時,容易產生一些不當或過度的行為反應,即過激行為,這些行為多表現為不能有效地用理智來控制,極端的就會選擇自殺以逃避現實。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產生自殺念頭后,具有沖動性個性特征的人更易實施自殺行為。因此沖動性是自殺預防所應關注的人格屬性之一。
抑郁性個性因素。抑郁癥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抑郁癥以心境低落為主,持續至少兩周,大約有20%的抑郁癥病人自殺難以預測,有80%的抑郁癥病人在自殺前會有所流露,主要線索有:有些人公開或在與他人談話中流露出自殺的念頭;有些人則著意整理自己的物品,清理自己的財務;有的人出現突發的悲泣、憤忿或異乎尋常的平靜;還有許多抑郁癥患者在自殺前抑郁或焦慮癥狀明顯加重。長期抑郁使人產生的絕望在抑郁和自殺意念之間起著中介作用,是判斷分析是否有自殺念頭的最后指標,并且比以抑郁癥狀判斷更為可信。了解和發現絕望情緒對預測自殺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絕望情緒的罪犯頭腦中充滿了消極期待和悲觀,他們對未來沒有信心,對前途百般無奈而極度的失落,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確信自殺是解決問題和徹底擺脫苦難的唯一途徑。抑郁癥在監獄罪犯中患病率約為2%~3%,不符合診斷標準的闕下抑郁或抑郁病狀約為10%左右。而在管理工作中,具有抑郁性個性因素的罪犯的抑郁癥狀常常被忽視,部分患抑郁癥的罪犯之所以會自殺,就是因為沒有進行及時的心理和藥物治療所致。在我國監獄內,抑郁癥識別率不足半數,經診斷明確的抑郁癥并得到治療的更為少數。在預防罪犯自殺過程中,應加強對有抑郁癥狀罪犯的監控,掌握其情緒變化情況,以減少其自殺的可能性。
思維方式極端性個性因素。思維方式極端性是指在思考問題時思路沒有中間條件,即“非好即壞”的思維方式。對有自殺行為和自殺傾向的罪犯進行心理咨詢后發現,他們當中大部分對人、對事物的認識較為極端,不能全面地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多以極端方式處理問題,缺乏靈活性、變通性和創造性,遇到困難時不能調節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值,處事缺乏回旋余地。當遇到較大困難或挫折時無法調整心態去適應和解決問題,最終采用自殺方式解決問題。具有此種個性因素的罪犯,其個性特征外部表現明顯,易于了解,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就可以避免自殺行為。
固執性個性因素。罪犯中具有固執性個性因素的人在處理事務時缺乏彈性和靈活性,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較少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獄內罪犯實施自殺者多是個性固執、思維僵化的人。他們在改造過程中有時會為一些小事糾纏不休,自殺常常是他們逃避困難的結果。
罪犯自殺的心理預防
罪犯自殺的心理預防,是指通過在罪犯中開展心理教育加強對罪犯自殺行為的預測,并對有自殺行為的罪犯運用心理危機干預,消除有自殺傾向罪犯的自殺妄念,減少獄內自殺案件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好罪犯自殺的心理預防可以有效提高罪犯的心理承受能力,減少和避免罪犯自殺案件的發生。
積極在獄內開展防自殺教育。預防自殺首先要認識自殺產生的原因及規律,這樣才能有效地識別自殺傾向者和幫助處于心理危機之中的罪犯。在獄內開展防自殺教育工作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宣傳教育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廣泛。在獄內要采用廣播、電視、報紙、墻報等多種形式進行防自殺教育。在對罪犯進行心理衛生教育時要重點進行情緒教育、適應教育、挫折教育、自我教育及應激教育等,以增強罪犯應付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學會相應的應對技能。在教育中要教會罪犯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情緒波動的強度、速度和持續時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并教導罪犯如何用防衛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第二,做好專題教育。在春夏季或罪犯自殺高發期開設專題自殺預防課,對新入監罪犯進行挫折教育,針對沖動性、抑郁性、固執性等易引發自殺行為的不同個性因素罪犯進行針對性的防自殺教育等。第三,在獄警中普及自殺預防知識,讓獄警了解如何辨別意圖自殺的罪犯,在罪犯產生自殺意念時知道如何介入和處理,學會如何輔導企圖自殺的罪犯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增強應付危機的策略與技巧等內容。第四,在罪犯教育中還應教會罪犯如何識別罪犯中出現的自殺危險信號以及如何向獄警及心理矯治室進行求助,如何以正確態度對待自殺未遂者。
加強對罪犯自殺行為的心理預測。第一,對新入監罪犯進行心理健康測量和入監甄別。從大量的自殺案件中可以發現,新入監不到一年的罪犯是自殺案件的高發群體,他們心理壓力大、挫折感強,加之由于對監獄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心理易使其產生自殺行為。因此,根據新入監罪犯的情況,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測量和入監甄別,從中找出具有易自殺個性因素的罪犯并給予更多的關注十分必要。第二,加強對罪犯心理危機的預測。心理危機的出現是自殺的先兆,處于心理危機中的罪犯往往被高度的緊張困擾,情緒嚴重失控、認知褊狹、行為盲目。當其中一部分人感到不能接受現實或不能應對面臨的情況時,則易產生絕望而自殺。因此,及時了解和發現罪犯的心理危機,有助于及早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罪犯心理危機的預測可以通過談話、罪犯來往書信及心理測量等方法來進行。另外,通過平時認真細致的觀察也可以發現罪犯是否處于心理危機狀態之中。第三,要對表露出自殺意圖的罪犯給予高度重視。很多獄警認為自殺者不會向周圍人表露自殺意圖,但心理學家在研究了大量自殺行為后發現有80%的自殺者在自殺前向外界表達過自己的自殺意圖。在監獄環境中不排除有個別罪犯以自殺行為手段威脅獄警以達到個人目的的情況,但大部分自殺意圖表露者都具有實施自殺行為的可能性。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對任何表露出自殺意圖的罪犯都應給予高度重視,以免因獄警工作失誤而造成罪犯自殺案件的發生。
對有自殺行為及自殺傾向的罪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罪犯心理危機干預是指獄警心理咨詢員運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技術,給處于心理危機中的罪犯以幫助和指導,使其緩解心理沖突、恢復心理平衡,以降低或避免意外事件發生的活動。心理危機干預是對有自殺行為或被發現有自殺意念的罪犯進行心理幫助的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在對自殺罪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時,首先,必須全面了解罪犯自殺心理產生的誘因及危機程度,同時采取適當的制止和干預技術,初步穩定罪犯的情緒,同期建立心理相容關系,這是進行心理干預的基礎。在干預過程中,一般應用的心理支持技術,如同情、暗示、宣泄等,可以幫助罪犯釋放出心中的抑郁、焦慮、仇恨、憤怒等不良情緒,咨詢員要從中了解和掌握罪犯自殺傾向產生的誘因、危害程度及個性心理特點,并根據這些情況制定出干預計劃。其次,重新喚醒罪犯的自知力。罪犯自殺心理的產生大都伴隨著認知的偏執、行為的盲目和情緒的混亂,在穩定罪犯情緒的基礎上協助咨詢罪犯重新認識自殺的心理狀況和后果,與咨詢罪犯一起“權衡利弊”,使咨詢罪犯在獄警咨詢人員的幫助下,調整認識角度,轉換行為方式,調動其認知潛力,重新喚醒罪犯的自知力是對自殺罪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關鍵。第三,在自殺罪犯自知力被喚醒的基礎上,傳授其一些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以提高其應對能力,協助罪犯選擇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進而選擇理智的最佳行動方案。在對自殺罪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時還應注意與其他改造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和配合。及時了解和掌握罪犯自殺的心理產生、發展規律及表現特征,通過其心理和行為的細微變化了解其心理狀況與干預效果。在獄警的幫助下實施隔離或其他保護措施使罪犯離開刺激源,及時關閉自殺通道,減少罪犯自殺的可能性。(作者單位分別為:保定學院;滄州監獄政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