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意義重大。目前,構筑消防安全“防火墻”工作面臨著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監督不力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增強社會消防工作主體責任,全力提高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同時要發揮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優勢,不斷拓展消防執法輻射面。
【關鍵詞】消防安全 “防火墻” 派出所
為深入推進《消防法》的貫徹實施,推動社會消防安全工作,確保全國火災形勢穩定,公安部于2010年3月29日下發了《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從2010年至2012年,在全國實施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同年4月2日,在全國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現場會上,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再次對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進行部署,要求進一步提升社會防控火災水平,維護火災形勢穩定。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同志也多次強調,要把預防重特大火災作為衡量消防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筆者通過開展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的工作實踐,結合所在轄區實際工作情況,就進一步做好“防火墻”工程建設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工作面臨的問題
地方政府領導認識有偏差,火災隱患整改有難度。筆者所在的紅花崗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轄區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519個(其中派出所管理消防重點單位333個)。在社會消防安全工作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項目建設未按程序進行審核和備案,項目建設先斬后奏,有的項目已經完工,才著手報批各種手續。城區建設主要靠招商引資,政府承諾包辦各部門手續,完善各項審批程序,最終是項目建設無任何有關部門手續。所以開發商一來投資,政府就視之為“嘉賓”,對其所提要求滿口答應。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打招呼,強調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忽視了消防法律;二是對存在的火災隱患督促不力,甚至踢皮球。因為大部分場所建筑物都修建于1998年以前,如果按照現行的消防法律法規去執行,勢必影響地區經濟發展和部分經商老板利益,有的老板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在各種會議上說消防執法不人性化,甚至有的向政府上訪。為了穩定大局,有些火災隱患整改不得不放緩進展速度;三是經費投入相對少。每年區財政劃撥給消防辦公各項資金不到100萬元,現消防執勤中隊各種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較多,再加上安全保衛執勤和火災事故處置,每年車輛油料一項就超過40萬元,還有其他醫療、辦公等所需費用,區財政劃撥無法滿足經費需求。
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火災隱患普遍存在。紅花崗區屬于城鄉結合部,轄區特點是流動人口多,進城務工人員多,小作坊、小門店、百貨批發商貿集中,小娛樂場所多,在這些場所就業的人員受教育較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近年來,雖未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但居民小火災起數相對較多,老百姓對消防安全不重視和無意識。表現在:一是群眾、學生謊報119;二是相當部分干部職工群眾不懂初期火災的撲救;三是消防部門發的一些宣傳資料被當成廢紙丟掉;四是對身邊的火災隱患熟視無睹,甚至違章操作。
派出所消防監督不力,失控漏管時有發生。轄區有17個派出所,一部分派出所對消防工作不重視,個別派出所領導對消防工作認識不足。受傳統認識的影響,社會消防工作在群眾中一直認為是消防部門負責的,包括大部分公安民警也普遍認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門的事,不少地方出現了“上面抓一抓,下面動一動”的被動應付局面;兼職消防民警消防業務知識不足,有的雖然經過消防部門培訓,也只是懂得皮毛。有些民警今年接受了培訓,明年又被調到別的崗位從事其他工作了。三是消防工作成了第三職業。每年年終考核時,消防工作所占全年考核比例只有10%。若要完成所內本身的業務工作,就勢必把消防工作扔在一邊。四是工作任務繁重及消防經費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派出所擔負的任務外延不斷擴大,加之派出所的現有警力不足,有的基層所正式民警僅3至4人。因此,公安派出所常常為了應付日趨繁重的社會治安工作,而把消防工作擱在了一邊。
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的幾點建議
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關鍵是全面落實消防工作責任制,增強社會消防工作主體責任。新修訂的《消防法》規定消防工作的原則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推動政府及其部門落實消防工作責任,是構筑“防火墻”工程的核心,也是提高全社會防控火災水平的前提。所以要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匯報,加強協調,千方百計爭取政府部門把消防工作擺上位置、落實到位。提請政府制定消防工作制度,并納入政府綜合目標管理體系,每年召開消防工作會議進行部署,并層層簽訂責任狀,量化分解任務,明確完成時限。要通過政府召開聯席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及時研究并協調解決涉及消防設施和裝備建設、消防力量發展、火災隱患整治等重大問題。消防部門應拿出符合當地實際,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方案,為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分行業、分類別簽定工作目標責任書,確保目標任務簽定后能順利完成,依托政府目標責任書能夠收到實際效果,解決消防工作中的一些瓶頸問題。年終由政府出面,消防牽頭,部門聯合進行考核。
堅持多策并舉,全力提高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從統計數據看,近十年90%以上的重特大火災發生在社會單位。可以說,抓住了社會單位,就抓住了防控大火的關鍵。要全面提高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必須在推進火災隱患排查整治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切實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災隱患自除”。二是提高組織撲救初起火災能力,切實做到“火情發現早、小火滅得了”。三是提高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切實做到“能火場逃生自救、會引導人員疏散”。四是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切實做到“消防設施標識化、消防常識普及化”。
抓住重點單位,突出關鍵環節,堅決消除火災隱患。每年,消防部門都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消防產品專項整治、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專項治理、重大隱患集中圍剿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并嚴格落實“一條高壓線、三條鐵規”、“六個必查”、“六個一律”等規定來依法督促消除火災隱患,加強社會單位火災事故防控。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相比,危及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還沒有徹底整治,亟待解決。一是緊盯關鍵。要緊盯公共娛樂、人員密集、易燃易爆等重點場所;緊盯重大節日、重大活動、冬春季節等重點時段;緊盯焰火燃放、可燃有毒材料裝修、疏散通道、自動消防設施等重點問題,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杜絕火災事故發生;二是嚴格執法。進一步深化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發現的火災隱患,要運用法律、經濟、行政、輿論等手段,采取超常規措施,依法整治,確保不留死角。對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要依法責令停產停業,絕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來換取經濟效益;三是輿論引導。要加大消防宣傳和執法監督的力度,引導和鼓勵群眾舉報身邊的消防隱患及消防違法行為,依靠群眾的力量促進消防安全環境的不斷優化。
發揮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優勢,不斷拓展消防執法輻射面。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檢查職能,是新修訂《消防法》賦予的神圣職責。派出所開展消防管理工作是基層每位民警共同的職責,不光是兼職民警一個人的工作。那么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將消防工作納入到全體民警業務范圍,讓民警人人都懂消防。
首先,要充分發揮公安派出所的資源優勢。一是警力資源優勢。派出所遍布城鄉,覆蓋面廣,再加上擁有為數不少的聯防保安隊伍,能夠緩解當前消防機構警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是社會資源優勢。派出所對轄區場所的情況比較熟悉,與鄉鎮、街辦、村組、社區等關系密切,能迅速發動社會方方面面開展工作。三是行政執法資源優勢。派出所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良好的基礎,其對轄區情況的熟悉還保證了消防行政執法工作不留空白點,減少了對消防違法違章行為的失控漏管。其次,要把對派出所的消防業務培訓納入正常的工作日程。采取分期分批、集中培訓以及以會代訓、輪職輪訓、輪流到消防大隊見習等形式進行,通過邀請轄區派出所民警參加具有典型意義的消防安全檢查等,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做到會宣傳、會檢查、會執法、會管理、會組織。再次,要將消防監督納入年終考核獎懲范圍。公安機關年初安排部署工作,要將派出所消防納入其中。協同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等工作中,要盡量將消防監督管理融入到整個轄區治安管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派出所的作用。最后,要呼吁公安機關關心消防兼職民警的生活。公安機關和派出所不僅要在生活上關心、扶持消防兼職民警,更要在消防辦公經費上給予傾斜,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消防工作,“防”為先,在全國公安消防部隊2010年度工作會議上,公安部提出了大力構筑“防火墻”工程,要求各級政府將實施構筑“防火墻”工程作為政府主導的一項“社會工程”予以貫徹落實。此舉是科學的、準確的,也是論證和實踐“預防為主”這一方針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消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會越來越多,我們只有立足實際,面對困難,勇于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筑牢消防監督這一社會安全“防火墻”。(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公安消防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