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涉及體制轉軌、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老工業基地體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矛盾有待進一步解決。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必須突出體制轉軌這條主線,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動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主體的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 體制轉軌 政府職能轉換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涉及體制轉軌、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體制轉軌是貫穿和統領各個方面的一條主線。這是因為,如果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不打破,不能切實轉到市場經濟軌道上來,結構調整就沒有依據,非公經濟就發展不起來,技術創新就缺乏動力,招商引資就沒有優良的環境。筆者認為,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必須突出體制轉軌這條主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推進體制轉軌重點在于思想觀念轉變、政府職能轉換、企業振興三個方面。
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
建立和形成有活力的市場機制有個前提,就是在人們頭腦中普及市場觀念,而這一點仍然是東北現存的弱勢。東北地區干部群眾吃慣了大鍋飯,商業頭腦不夠,要培養起來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但是,轉變思想觀念是繞不過去的。
克服“等、靠”思想,樹立創業觀念。東北人確實是過慣了依靠企業、依靠單位、依靠政府的安穩生活,不愿意自己去創業,其突出表現是人們的惰性、依賴、守成觀念嚴重。造成人的惰性、依賴、守成觀念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方位的因素,冬季漫長而寒冷,養成貓冬的習慣;有經濟結構因素,如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民營經濟不易進入;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南方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是以大量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為動力的。這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發育、發展的過程,這也正是南方沿海地區富有“創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東北經濟缺少的恰是這種創業背景。對于國有企業的職工來說,雖然說下崗失業之后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和社會保障,但畢竟不能依靠這個過日子。
克服平均主義思想,樹立新的平等觀念。新的平等觀念是機會均等,而不是平均分配。任何一個職業、職務,誰都可以競爭上崗。這就是新的平等觀念,也只有這樣,經濟發展才有活力。新的平等觀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就是在堅持機會均等的前提下,承認等級差別。過去我國不承認人們的能力差別,認為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職位高低,這是不對的。要承認,人們的能力是有差別的,能力差別導致收入方式不同。欠發達地區新體制建立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承認這種差別,沒有等級觀念。
克服對非公經濟歧視心理,樹立各種經濟成分平等競爭觀念。在國企集聚的地區必須消除所有制歧視,承認民營經濟的平等地位,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據說某國企職工在改制時貼出“寧做國企鬼,不做私企人”的標語,可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當然這也和某些民營企業不公正對待職工有關。對非公經濟要重新認識,長三角、珠三角主要就是靠發展非公經濟發展起來的。過去,非公經濟一直受到政府歧視和不公平的待遇,人們把它比喻為不是親生兒子。其實,國有企業正由于有了與政府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才最難管,經營好的時候不要你管,出了問題就找你,最能賴帳。所以南方發達地區的政府早就不愿意再為國有企業操這份“閑心”了。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機制的主導力量還是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是振興東北的重要保證。改革繞不開政府,因為,政府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妥善處理政府、市場、企業之間的關系。政府提供政策法制框架,營造經濟發展環境;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社會中介組織在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間提供信息、溝通、公證等服務。三者各自就位,相互協調、才能形成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
借鑒“長三角”經驗。政府職能轉變具體怎樣操作?看一看長三角地區,浙江注重的是無為而治,蘇南的特點是理性執政,上海打造的是強勢政府①。由此可見,政府在改革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很大程度上是由當地的具體情況決定的。浙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政府的無為就是多引導少干預;蘇南以鄉鎮經濟、外資經濟看好,政府的理性執政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上海有強大的國有經濟,政府的強勢也是必然。但無論何種角色,功能都是一個:創造更好的投資、發展的環境。在東北地區,從龐大的國有經濟存量看,從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看,強勢政府是比較現實的選擇。但這個強勢應該是推動改革、服務發展、培育市場的強勢,而不能是包辦改革、干預發展、主導市場的強勢。
振興老工業基地可調動的不僅是本地資源,而且有全國和全球的資源。但是,在市場條件下,稀缺資源持有者們有足夠的選擇余地,留住資源和流入資源的條件是市場環境,而能創造市場環境的是政府。實際上市場競爭已經把各地政府推上了競爭的舞臺。哪個地方的政府有能力、有水平,把市場環境創造得更好,那么,哪個地方就有可能更多地吸引資本、技術、人才這些稀缺資源,就會獲得更多的就業、稅收和經濟增長;哪一個地方政府創造不了好的環境,本地的資源就會外流。因此,政府能否創造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多地吸引各個方面的資源,就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因素。
過去政府側重于跑項目、跑貸款,督促企業投資、改造和加強管理,研究給某些企業特殊優惠。現在則要在設立國有出資人機構的情況下,實現政資分開、政企分開。凡是市場能做好的就叫市場去做,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政府部門的主要精力應切實轉向創造公平、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給投資者以穩定的預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高效率的服務,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條件。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和諧的穩定器,也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重要的創業和發展環境。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面臨著五個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城市社會保障范圍窄,大量的集體、私營和外商投資企業的職工、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和進城農民工未納入社會保障范圍;二是社會保障資金籌措難,逃繳拖欠保費現象嚴重,地方財政對中央依賴性較大,一些補充社保基金渠道尚未落實;三是人口老齡化對養老和醫療保險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失業人數增加,失業保險面臨巨大壓力;五是農村和小城鎮社會保障剛開始探索,大部分地區還是空白。當前,社會保障體制缺乏支撐能力是突出問題。應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共同努力,下大功夫完善社會保障體制,使國有企業擺脫辦社會之苦,形成人員可流動機制,這是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條件。
大力推進企業振興
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振興經濟,必須搞活企業,這一點是沒有南北差別的。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老工業基地的問題大都與國有企業相關,本質上是國有成份比重過大,而且又缺乏市場活力所致。改革國有企業要在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上下功夫。國有資本要向國家安全領域和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優勢產業集中,其他領域和行業的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要構造多元投資主體,改變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鼓勵民營資本、外資參與國有企業重組。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內部化的財務預算硬約束機制,使企業自主自立、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加快發展民營企業。一是要清除產業進入避壘,降低產業進入門檻和市場進入成本,拓寬民企經營范圍,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二是要借國有資產重組契機,鼓勵非公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整合,適度縮短國有經濟戰線,形成規模優勢。三是要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著力扶持中小金融機構。四是要為民營企業放開直接融資市場,鼓勵合乎上市標準的民營企業進入股市。五是要加快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我國民營企業產權不清,受家族影響嚴重,民營企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要解決體制現代化問題。
積極發展外資企業。在沒有中央政府大量資金支持的條件下,振興東北能否成功從根本上說就要看東北能否有效地引進外資。經濟學家大多認為,中央政府給東北重工業斷奶是明智之舉,過去的各種中央投資的做法對東北的重工業都行不通。②東北三省屬于沿海沿邊省份,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潛力。構筑區域經濟對外開放新格局,引導外商直接投資和參與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不僅可以改善資產質量,接受國際產業轉移,拓寬市場,而且可以帶來技術、管理,帶來新的體制和機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制約外商投資的關鍵問題,還是體制問題。為了促進外資投資增長,我們必須盡快與國際投資體制接軌,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外資能夠感覺到我們的法律及信用方面沒有問題。(作者為吉林市委黨校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
注釋
①張正憲:“長三角領跑中國經濟”,《半月談》,2008年第3期。
?、趯幰弧⒍瑢帲骸皷|北咋整”,《新文化報》,200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