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環經濟強調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根據湖南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包括目標層、控制層和指標層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湖南循環經濟發展進行綜合評價。要正確處理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
【關鍵詞】循環經濟 評價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系統觀、新的經濟觀、新的價值觀、新的生產觀和新的消費觀。2006年,湖南將株洲冶煉廠和智成化工廠以及汨羅再生資源工業園確立為建設循環經濟示范點,自始邁上了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在十二五規劃的新起點上,需要利用一系列的評價指標對湖南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科學評判,從而為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提供決策服務,找出存在的問題,校正其發展方向。
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隨著循環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深入開展,關于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分析模式也日益豐富。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環保局、統計局聯合編制發布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從資源產出、資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和廢物排放四個方面入手,從宏觀和工業園區兩個層面上分別規定了22個和14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①本文在充分參考國家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嘗試針對省情并結合現有數據,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進而對湖南省循環經濟進行實證研究。
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在充分考慮現有可得數據的前提下,并在參閱國內外相關專家的評價體系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確定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共分三層:目標層——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控制層,分為三個部分——資源指數(又可分為資源產出指數、資源消耗指數、資源綜合利用指數和廢物排放指數四部分)、經濟增長指數和社會發展指數;指標層包含18個具體指標。評價指標體系具體結構見表1。
指標數值的計算和權重確定。
一、指標數值的計算。因為各原始指標的量綱、級差、趨向不盡相同,必須對其進行規范化和同趨化處理。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選用極差正規化法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將所有指標實際值歸一化到[O,1]的單位區間來。指標原始數據無量綱化處理的計算公式分為兩種情形,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正向指標(越大越好):Xij=[aij-min{aij}〕/〔max{aij}-min{aij}〕
逆向指標(越小越好):Xij=[max{aij}-aij]/[max{aij}-min{aij}](i=1,2,……,m;j=l,2,……,n)②
式中:Xij—經過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指標標準化值;aij—第i年第j個指標的指標原始值;min{aij}—第j項指標中最小者,max{aij}—第j項指標中最大者。
考慮到本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控制層和指標層,控制層指數可由指標層經加權求和獲得,目標層可由控制層經加權求和獲得,因此具體計算方法為:
Pi=∑W'(Ci)Xi③
式中:Pi是各控制層的發展指數,W'(Ci)是各分指標項組合權重值;Xi是各子指標評價值。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為:
Ci=∑W'(Ci)Pi④
式中:Ci為循環經濟發展水平;Pi為控制層的發展指數;W'(Ci)為各控制層的權重。
二、指標權重的確定。指標權重系數,實際上是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作用重要程度的數值體現。進行評價分析的主要目的,其一是對被評價單位做出客觀、公正的認識,其二是區別被評價單位的優劣。由于各指標因子在指標體系中的作用不同,即使是同一因子在循環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中的重要性也有所變化,所以本文參考了大量資料,通過對這些成果的總結歸納,再結合各層指標的計算方法,確定了本文中各指標的權重值。由于本文從三個層次的指標體系出發,各級指標具體權重值如表2所示。
湖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各級指標層指數的計算。從中國統計年鑒和湖南統計信息網上直接引用,⑤⑥經過整理后,按照上述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計算出各級指標的指數結果,如表3所示。
結果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指數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2007~2008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和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增加幅度較大,單位GDP能耗和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增加幅度也較大,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提高幅度偏大,最終導致2007~2008年資源指數出現上升態勢。2009年,雖然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提高,但是由于能源消費和電力消費過大,導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和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下降,單位GDP能耗和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增加,另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也出現下滑,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所以資源指數從2008~2009年間出現下降態勢。
2006~2009年,湖南省經濟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人均GDP從2006開始顯著增加,社會需求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雖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出現反復,從2006~2008年一直呈現下降態勢,但是,其在2009年又顯著增加并超過2006年的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略有上升,但是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大幅提高,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經濟增長指數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基尼系數在2007~2008年急劇上升,2008~2009年又快速下降,恩格爾系數在2006~2008年急劇下降,但是2009年又略有上升,這種變化是由于社會財富分配和失業率不斷變化作用的結果。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城鄉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預期壽命從2006年開始一直穩步增長,這是政府宏觀調控的結果。綜合來看,社會發展指數從2006~2009年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2008~2009年上升幅度很大。
總體來講,2006~2009年,湖南省循環經濟發展指數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雖中間稍有反復,但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消費品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穩步上升,高耗能產業比重下降,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湖南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湖南省內地區差別很大,資源組合錯位,地區間的資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動態交流的必然性,這就要打破地區經濟封鎖以實現產業結構動態優化,合理配置資源。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人與自然大系統的一部分,正確處理資源的有限性與無限性問題、資源的有用性與有害性問題以及資源的量與質問題。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上,循環經濟可以以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為基礎,構筑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小循環,以產業集中區內的物質循環為載體,構筑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中循環,以整個社會的物質循環為著眼點,構筑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三條技術路徑來實現。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通過構筑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準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實現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從利用廢物到減少廢物的質的飛躍。(作者單位:湖南城市學院;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立項課題“湖南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803025B)
注釋
①國家統計局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統計研究》,2006年。
②葉宗裕:“關于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指標正向化和無量綱化方法的選擇”,《浙江統計》,2003年第4期,第24頁。
③④張永安:《城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第25頁。
⑤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7~2010)。
⑥數據來源:《湖南統計信息網》,http://www.hntj.gov.cn/.
延伸閱讀
國家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發布
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統計局聯合編制發布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從資源產出、資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和廢物排放4個方面入手,在宏觀和工業園區兩個層面上分別規定了22個和14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資源產出指標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資源所產生的國內總產值(按不變價計算)。資源消耗指標主要描述單位產品或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資源。資源綜合利用指標主要反映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廢物的資源化程度以及反映傳統的五大類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狀況。廢物排放(處置)指標主要用于描述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二氧化硫和COD的最終排放(處置)量。(資料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