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河北省為例,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面臨著人員不足、年齡結構老化、成員類型不合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這與群眾性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不相適應。優化培訓內容和方式、擴充指導員來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要順應市場經濟要求,適時推動社會指導員的產業化,重點在培育和引導社會需求、提高和規范供給上下功夫。
【關鍵詞】群眾性體育活動 社會體育指導員 產業化 市場培育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們生存性的需求絕大部分已得到滿足,需求正在向高端發展,如社會對健身健美產生了大量的需求,使得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開來。群眾性體育活動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因此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倡導。體育活動有很高的技巧性、知識性,沒有人教授、指導和組織管理,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對人們進行運動技能和科學健身等方面的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得人們追求個人利益的意識日漸強烈,越來越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始從事經營性的有償服務,且已有相當規模,但相應的產業化市場并沒有真正培育起來。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產業化有利于形成相應的激勵機制,調動他們為群眾性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積極性,并充分發揮其指導和技術服務的功能。我國面臨著充分培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產業化市場的艱巨任務?,F以河北省為例,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現狀及其不足進行分析,并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產業化之路進行探索。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現狀
河北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人數及分布概況。2009年底,河北省約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萬,2010年迅速增至4萬。據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目前河北省總人口約為7000萬,平均大約每2000人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但社會體育指導員區域分布很不均衡,與各地經濟發達程度一致,經濟發達城市如唐山、保定、邯鄲等地人均指導員數量較多,而落后地區如張家口、承德等地人均指導員較少。依目前情況來看,盡管河北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但不少地區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結構概況。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明顯不夠合理:61歲以上的占9.23%,50歲以上的占26.1%,41歲~50歲的占31.43%,31歲~40歲的占27.18%,30歲以下的占15.27%。社會體育指導工作需消耗大量體力,適合青壯年從事,然而這組數表明: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不合理,青壯年比例偏低,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同時,社會體育指導員受教育程度嚴重不足,高學歷體育專業人才十分缺乏:初中及小學文化比例為18.10%,而大專以上體育專業畢業的僅占13.87%;專業化程度也很低,學過體育專業的僅占總數的28.57%,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情況更不容樂觀;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構成中,高中非體育專業的指導員比例最高,達總數的36.1%。同時,社會體育指導員類型構成也不合理,管理型指導員偏多,而當前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指導員明顯不足。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場所、時間和工作概況。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指導場所有健身房、運動場、公園、廣場、街道活動中心,無固定場所。90%左右為義務指導,指導對象多為老年人,活動地點多選擇在公園、廣場,而非健身房,運動場、街道活動中心利用率偏低,很多被空置。據親身體驗,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喜歡在形成規模的健身網點進行健身指導的約占62.5%,喜歡在自己組織的新健身網點進行指導的約占37.5%?;顒訒r間多安排在早晨、晚上,分別占50%、46.9%,因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兩個時間段較為閑暇,方便健身??傊?,空余時間、傳統習慣、身體狀況、距活動站的遠近及家庭環境是影響社會體育活動的最主要的五個要素。同時,盡管目前服務方式以義務為主,有償為輔,但無償有償兼有指導者日漸增多,說明社會體育指導員觀念發生了變化,追求個人利益的意愿日漸強烈。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存在的不足
工作積極性和效率不高。1993年12月4日,國家體委第19號令發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在其管理下,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只是一種榮譽稱號,主要提供公益型服務,制度上缺乏與該制度相應的公益型社會體育指導員就業安排,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證書者,除少數體育院校學生外,大多為在職者。因此,現階段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多為兼職,且指導不穩定,很少到最需要指導的基層群眾體育鍛煉站點,難以滿足人們的健身需要。在該制度下,即使在經營型體育場所、學校、事業單位、行政部門,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證書,也不能對職稱評定、工資提升、職業資格有所助益。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對獲得者基本上是一張廢紙,無法調動其從事社會體育指導的積極性。況且,這些專職的體育行政人員、體育教師,其本職工作就很忙,也根本抽不出時間到基層指導群眾開展體育鍛煉,無法成為社會體育工作的真正骨干??傊贫葐栴}與現實利益追求的沖突導致公益型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性不高,實際指導率不高,不可能解決基層社會體育指導者缺乏的局面。
培訓方式和內容不合理。目前,我國對于二級和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實行的是自學與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則實行集中培訓的方式,在國家體育總局及各省、市、自治區體育局的授權、委托下,由體育院校一年舉辦一次培訓班,用九天時間學習十門課程,受訓者來自各地區推薦的二、三級指導員。這種培訓方式,便于知識的系統傳授,效率也較高,但學習科目多、培訓時間短,參與性、實踐性不足,不利于知識的接受和消化。加之培訓次數少,人數有限制,使得高層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速度太慢,導致目前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偏少、總體等級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按照社會體育學的學科領域進行培訓,分政策理論知識、社會體育理論知識、社會體育組織管理知識與能力、鍛煉指導知識與能力、社會體育基本科學知識以及各地自定教材六塊,整體而言,過于偏重理論知識,實踐技術類偏少,群眾健身實踐急需的健身鍛煉技術指導、運動損傷醫療等知識和技能被忽視。
河北社會體育指導員產業化市場的培育
鑒于市場包含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充分培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產業化的市場,自然也需從培育和引導社會需求與提高和規范供給兩個方面入手。
培育和引導社會需求。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健身健美需求提高的前提條件,因此,培育社會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首先需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雖然生存性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后,發展性、享受性的高層次需要會自動凸現出來,但發展性、享受性的高層次需要畢竟是多樣的,不會必然轉化為對健身健美的需求,這就需要引導,盡量將人們的視線轉移到健身健美等良性行為上來。另外,健身健美也不一定就是從事體育活動,也可以是飲食保健、醫藥保健、化妝美容等,這就需要通過宣傳讓人明白體育活動在健身健美中的獨特價值和不可代替性,引導人們積極從事體育活動。
提高和規范供給。鑒于目前河北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從業積極性不高的現狀,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來增加其數量,提高其素質,規范其行為:
第一,推進職業化。目前,社區體育輔導站、晨晚練點等數量眾多,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有巨大需求,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一種職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市場需求和法律依據。職業化也是調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社會體育指導積極性的有效途徑,應努力推進。同時,我國各地的體育院校也可以作為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基地??傊?,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化不僅要合理合法化,也要在職業制度上逐步完善。
第二,完善制度。要逐步建立完備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法規制度,一方面著手修訂現行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法規制度,另一方面則根據需要制定新的法規。要在制度上明確體育行政部門的協調、監督職能,使社會群眾體育的科學管理具備法律依據,推動其由“人治”向“法治”的轉化,使群眾體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最急需的是制定一套可詳盡評定各?。▍^)、市、縣體育局群眾體育工作的標準和辦法。鑒于當前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多頭管理引起了系列混亂,建議從速建立專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構。應根據《標準》大力推廣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書制度;結合實際,著手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制度;優化培訓內容,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設立專門的社會體育指導管理機構,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推進其行業自治。
最后,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組織和管理功能。群眾體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系統龐大,人員復雜,單靠國家無力承擔其繁重的管理任務,應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群策群力,為群眾體育出謀劃策。對于群眾體育,國家應做好宏觀方向的指導和部門之間的協調,各類社會組織則負責具體組織管理,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大家的事情大家管。(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體育部;本文為201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市場經濟下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產業化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B10TTY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