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黨和國家對困難學生資助力度的不斷加大,受資助的學生數逐年增多,如何做好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使真正困難的學生能及時得到資助,順利完成學業。建立健全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困難學生 資助體系 多元化
地方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及工作現狀
困難學生資助種類。困難學生資助種類包括獎、免、勤、助、貸、補等六類,具體由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特困生補助、減免學費、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等組成。
困難學生的界定。困難學生分為一般困難學生、特別困難學生和臨時困難學生。一般困難學生是指學生家庭經濟生活水平低,經濟來源少或無固定的經濟來源,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費用,但無法保證學費按時上交或足額上交。特別困難學生是學生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無經濟來源或只有微薄的經濟收入,難以支付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和生活基本費用。臨時困難學生是學生由于個人或家庭突發意外傷害或疾病導致經濟困難,致使學費或生活費用難以支付。臨時困難學生在一定的情況下,會轉變成特別困難學生。
對困難學生的資助方式。一般情況下,地方對困難學生將根據其家庭經濟困難程度,采取獎、免、勤、助、貸、補等方式,解決和緩解學生的經濟困難,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對一般困難學生采取發放困難補助、鼓勵其參加國家助學貸款、安排勤工助學崗位、對成績優秀的困難學生通過獎助學金等方式,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學校對特別困難學生采取減免學費、發放困難補助、鼓勵參加國家助學貸款、安排勤工助學崗位、獎助學金向其傾斜等方式,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學校對臨時困難學生根據其當時困難情況,一次性發放一定金額的困難補助。
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地域經濟差距,造成資助對象和標準界定困難。學生來自各個省市,不同地域之間的城鄉經濟差距較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也有所不同,但縣(市)、鄉(鎮)、村開出的學生家庭困難的三級證明是對比當地情況來表述學生家庭困難情況,僅憑三級證明難以區分學生困難情況程度,在資助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差。
困難學生數據庫不健全,對資助困難學生通盤考慮不足。目前,困難學生信息不全面,還沒有完整的困難學生數據庫,在資助困難學生的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根據下達的資助金額和人數要求,按比例分配給各班級,而沒有把整個學院困難學生情況作整體分析和通盤考慮,造成資助困難學生條件不一,資助學生不平衡。
管理體制不健全,影響資助工作執行力。第一,由于沒有及時建立和更新困難學生信息,學校對全校學生困難情況掌握不全面,無法對某項資助經費進行宏觀調控和劃撥,只能根據各學院學生人數比例劃撥經費,造成有些學院困難學生多、資助經費少、資助實效低,而有些學院困難學生少、資助經費有余、困難學生超標享受資助的現象。第二,在學院—學工辦—班級三級基層資助工作的管理模式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代表參與評議的作用,而學生代表對周圍同學的生活情況和經濟情況是最有發言權的,致使困難學生資助評定工作存在脫離實際的現象。
運行機制不完善,資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在各項資助評定中,有些班主任沒有深入基層了解學生的實際困難情況,而是由班干部召開民主評議,通過投票形式選出候選人,這種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片面性。同時,有些學校由于對學生困難程度掌握不全面,不敢拉大資助差距,而是機械地對資助學生資助款平均攤派,大撒胡椒面,致使資助工作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創新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建設的思考
通過對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調研發現該工作的確面臨著許多新問題,也存在著許多弊端,必須創新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建設,實施“四建四抓”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即一要建立認定機制,抓規范程序,科學認定;二要創建學生困難情況檔案庫,抓準確信息,公正評定;三要構建多元化資助模式,拓寬資助渠道,深入宣傳;四要建立實效體制,抓資助教育,嚴格監督,努力將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打造成黨和政府的優質民生工程。
建立困難學生認定機制,抓規范程序,科學認定。完善困難學生的認定辦法,量化困難標準。根據教育部、財政部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學生工作部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符合學校實際的科學、合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和辦法。
規范合理的困難學生認定程序。在困難學生的認定過程中,除學生生源所在地開具的三級證明外,各學院和學校學生資助中心要更加注重以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困難表現為依據,要廣泛聽取學生反映的真實情況,要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困難情況。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認定工作,做到情況清楚,認定準確,為后續資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建困難學生檔案數據庫,抓準確信息,公正評定。建立困難學生信息檔案庫,方便各類資助工作的開展。目前,學校困難學生信息掌握不全,不利于各項資助工作的統籌規劃和便捷開展。建立和完善困難學生信息庫,一方面便于學校全面掌握學生的困難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和經費統籌;另一方面,學生資助中心通過對全校學生困難情況的橫向比較,有利于科學劃撥資助經費;各學院也能更好地從縱向對各班學生困難情況進行比較,科學地開展學院困難學生的資助評定工作。
及時更新學生困難信息,確保學生困難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學生困難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家庭經濟狀況的改變而改變的,學生困難信息數據庫不但要建立好,還要做到及時更新。對家庭經濟狀況轉好的學生,要及時從數據庫中剔除,并做好對學生的政策宣傳和教育工作;對家庭經濟狀況出現突變,或以往了解沒到位的困難學生要及時添加進數據庫,并提前對其困難信息做出說明,確保學生困難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便今后開展資助評定工作。
嚴格評定程序,確保評定工作公平、公正、公開。在評定過程中,各學校要根據《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實施辦法》,嚴格評定程序,根據學生困難情況數據庫信息,及時召開班級評議會,認真聽取學生代表意見,學生工作辦公室要加強對班主任的工作指導和材料審核,將審核意見報學院黨政聯席會審議,審議結果要向全院學生公示,公示無異議后方可報學校資助中心審定。
構建多元化資助模式,抓資助渠道,深入宣傳。目前,學校的招生規模大,生源廣,困難學生日益增多,黨和政府以及學校的專項資助來之不易,要加大對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既要宣傳資助的種類及評定的要求,又要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黨和政府對青年學生的關愛,杜絕學生“坐著等補助、伸手要補助”的不良思想傾向,同時必須構建幫扶和自助相結合的多元化資助模式,多渠道開展資助工作。
進一步加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具有更利于借款人資格的鑒定和貸款的發放,更利于貸款風險的防范和貸款的回收,更利于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等優勢。要加大對生源地貸款政策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對新生的宣傳,確保困難學生能夠順利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增加提供學生勤工助學的崗位,鼓勵學生參加勤工助學。勤工助學是資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助的有效措施,各學校要充分挖掘校內資源,提供更多的學生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補充經濟來源,增長才干。
加強困難學生的創業教育,倡導學生自主創業。學生資助中心要努力貫徹“三創”(創新、創造、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困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指導困難學生創辦勤工助學基地,實行企業化運營,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從以往的救助“輸血”變成培養其生存技能的創業“造血”,為學生搭建起創業的舞臺,積極拓展學生勤工助學的新渠道。
積極引進社會資金,資助困難學生。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困難學生人數也日益增多,黨和國家及學校專項資助資金畢竟有限,必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引進社會資金,補充資助經費的不足,滿足學生資助工作的資金需求。
建立實效機制,抓資助育人,嚴格監督。采取重點幫扶和困難補助相結合,提高資助工作實效。在統籌考慮資助工作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對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如孤兒、單親等確實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要重點幫扶,徹底幫其解決學費和生活基本費用。同時要合理安排資助經費,使困難資助與困難程度相對應,提高資助實效。
健全資助監督機制,確保資助公正和資助金的合理使用。資助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必須加強對資助全過程的監督,一是要對評定過程的監督,確保評定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二是要對資助金發放過程的監督,確保學生資助金到位;三是要對學生資助金使用的監督,杜絕學生不正當使用資助款。(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本文系2008年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校級重點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ZD-08-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