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王某醉酒后無證駕駛一部輕型普通貨車,從甲鎮往乙鎮方向行駛。行駛至乙鎮某村路段時,與相對方向由張某駕駛的=輪摩托車及魏某駕駛的=輪摩托車相碰撞,造成張某當場死亡、魏某受輕傷。事故發生后,王某駕車向前逃選六百米后,車輛碰撞到路邊的樹木后側翻。致王某及車上乘坐的岑某、張某平受傷(輕微傷)。經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王某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
本案爭議焦點,王某的行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還是交通肇事罪。
[速解]本文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醉酒駕車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行為人明知酒后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應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睋谏鲜鲆幎?,對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以以危險方法公共安全罪定罪應符合以下三個要件:
一是狀態要件,即行為人醉酒狀態下駕車,這是前提條件。根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酒精含量臨界值80mg/100ml以上便為醉酒駕車。二是結果要件,即醉酒駕車發生了重大傷亡。i是時間要件,即在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的。這是區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交通肇事罪的關鍵要件。從《意見》規定及其附帶案例來看,醉酒駕車有多種情形,《意見》僅對“在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的情形,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因為此種情形的醉酒駕車,在于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從主觀上更能體現行為人對危害公共安全結果發生持放任態度的間接故意,且繼續駕車沖撞與造成重大傷亡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在該案中,王某醉酒駕車發生肇事,在肇事中造成一死一傷的重大事故,雖然發生肇事后,也繼續駕車沖撞,但在此過程中并未再次造成重大傷亡(只造成二名同乘人員輕微傷),前半段耀事造成的重大傷亡與繼續駕車沖撞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在肇事后,王某繼續駕車沖撞過程中,放任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結果并沒有發生,不具備上面所述的時間要件。因此,王某的行為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
虛構購房合同騙貸后放貸如何定性
郭秀峰
[案情]某縣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部主任汪某。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利用職務之便,借“謝秋萍”等8人之名,采取虛構購房合同(協議)、首付購房款收據和欺騙上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方法,騙貸出住房公積金貸款116萬元,用于發放個人貸款和其它經營活動,非法獲利6萬余元。案發后汪某將涉案款項全部歸還。
本案爭議焦點,汪某行為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
[速解]本文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
首先,汪某屬于利用職務之便。利用職務之便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自己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和地位形成的有利條件,即利用自己從事公務活動時所享有的主管、管理、經手公共財物的職權之便。汪某作為縣一級的住房公積金管理部主任確無發放貸款的最終決定權,但卻具有對審核購房合同及其付款單據的真實性和申請者是否合乎發放貸款的條件的初審權。并且在當地實際操作慣例中,通過了初審一般來說均能成功申請,汪某能夠借用“謝秋萍”等8人名義順利申請到貸款便能說明這一點。另外,我國刑法中對挪用公款罪罪狀的描述只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并沒有要求擁有全權、最終決定權。因此汪建良的行為完全符合刑法上“利用職務之便”的要求。
其次,汪某主觀上具有挪用住房公積金的故意。汪某就尋找適合的借名之人向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汪某所挪用的116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確有八位貸款人,但八人中無一人是自己需要貸款購房、建房或大修房屋。他們提出公積金貸款申請完全是受汪某所托,而非其本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從資金的最終流向來看,所貸出來的錢申請貸款人并沒有拿走。而是由汪某從銀行支取后轉借他人從事經營活動。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5條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當用于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汪某騙貸出住房公積金貸款116萬元,用于個人放貸和其他經營活動,非法獲取個人放貸利息6萬余元,其行為侵犯了住房公積金的專用性。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41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挪用住房公積金的,對挪用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關于挪用公款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責任編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