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踢毽子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學校體育中也由于運動量適中、玩法靈活多樣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歡。在眾多的玩法中,個人連續盤踢毽子是踢毽技術的基礎,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控毽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柔韌、靈敏等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練習盤踢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轉髖練習
連續盤踢是以一條腿為支撐腿,另一條腿通過髖關節的轉動帶動膝關節的外旋及踝關節的內旋,用腳內側連續交替踢毽子的動作。在盤踢中,髖關節的靈活性直接影響到盤踢動作的連續性,因此進行轉髖的練習有助于提高練習者髖關節的靈活性。轉髖練習時要求學生兩人面對面站立,左右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扶其對方肩上,進行連續左、右方向轉髖練習。向左轉時左腳腳跟落地,右腳腳尖落地;向右轉時右腳腳跟落地、左腳腳尖落地。
二、懸踢練習
在練習者身體前方約40厘米處的膝關節部位,懸垂一個“毽子”,讓練習者用兩腳的內側對其進行連續盤踢,增加其髖關節的靈活性。
三、改變“毽子”大小練習
連續盤踢毽子對練習者的協調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改變“毽子”的大小,以調整毽子在空中的滯留時間,循序漸進的提高其視動協調的能力。
1.大“毽子”練習
學生自備一個邊長約為10厘米,用布或綢做成的正方體形狀的沙包,并在里面裝有一小半沙子或玉米粒;然后準備二十條左右長約5厘米、寬3厘米的布條,并將其縫制到沙包表面,然后讓學生自行練習。此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增加沙包的布條來減緩沙包的降落速度,降低連續盤踢技術的難度,并促進學生對連續盤踢的技術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和掌握。
2.中“毽子”練習
“毽子”的選擇和第一次練習時所用毽子相同,不同的是要把沙包外面的布條除掉。本次練習要在練習者第一次練習時能夠較熟練的連續盤踢以后進行。此做法通過增加沙包降落速度,從而對練習者增加難度,練習者要想連續盤踢毽子勢必要加快連續盤踢的動作節奏,從而提高了其動作的連續性。這種改變既是對第一次連續盤踢的鞏固和提高,又是為最后用雞毛毽子進行連續盤踢打下基礎。
3.小“毽子”練習
待練習者在第二次練習的基礎上較熟練盤踢后,所選用的毽子就用我們平時教學用的雞毛毽子。在前面二次練習的基礎上,練習者已較適應連續盤踢,此時加以一定時間的練習,連續盤踢毽子的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四、增加練習密度
增加練習密度能有效幫助練習者熟練的掌握連續盤踢動作技術。
牽繩法:當練習者練習的時候,在毽子上系一個長約1米的細繩,并用一只手握住繩的另一端開始進行盤踢,這樣做能有效防止因為對毽子控制的不好而導致毽子落地,客觀上增加了練習的密度。
多毽法:練習者可以手握多個毽子,當一個毽子掉落時,不用馬上去撿,立即用手中的毽子繼續進行練習,待手中的毽子全部用完后,重新撿起地上所有的毽子,然后再進行練習。這種通過多個毽子的練習方法相比較運用單個毽子進行練習能有效的節約撿毽子的時間,提高練習密度。
五、規定場地練習
場地范圍的規定可以對練習者的心理產生約束作用,可讓練習者集中精力增加對毽子有意識地控制,從而增強對連續盤踢毽子動作的控制能力,通過控制能力的逐步提高來增加其盤踢動作的連續性。在練習者進行練習時,根據其個人能力,在地上畫上不同大小的圓圈供選擇并對其約束。對控制能力較差的練習者,可以對其畫直徑約為1.5米的圓圈;對控制能力一般者,可畫一個直徑約為1米的圓圈;對控制能力較好者,圓圈的直徑可以縮小到50至80厘米。
六、利用比賽法練習
比賽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增加其認真態度,提高個人技能。在練習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比賽。
1.計時賽:所有練習者同時比賽,以一分鐘時間內連續盤踢毽子的個數作為評定勝負的標準,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2.計失誤賽:在相同時間內以失誤次數少為評定標準來定勝負,失誤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3.計數賽:以不失誤時連續盤踢的個數為評定勝負的標準,連續盤踢的次數多者名次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