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設計思路
根據新課程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本次課以跑為主的技術教學課,內容少,技術比較單一,在課中如果一味教授學生跑的姿勢,然后是一系列地專門性練習,接著就是50或100米跑,學生就會失去興趣,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學生疲勞,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把體操棒用在體育教學中,利用體操棒進行站立式起跑,通過調整不同距離的體操棒,提高學生的步頻、步長,在手段設計、語言激勵、行為指導上都始終關注每一層次的學生。
二、設計特色
充分開發和利用體育資源,把體操棒用在體育教學中快速跑上,通過迎面接棒復習站立式起跑,通過調整不同距離發展學生的反應能力,采用游戲和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王文生教授點評]
在本期的實案點評中,我想說點與選登的教案并無特別直接關聯的“題外話”,但是我以為這個話題的確是很值得我們優先思考的問題,即在我國大力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進程中,群眾體育必須先強起來,其中學校體育強固起來應該說是重中之重。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曾撰文:如果失去特有的制度,中國的競技體育將不
堪一擊。該文稱,中國人利用從蘇聯學來的計劃經濟體育制度最終在雅典擊敗了俄羅斯,對于我們來說,單從金牌數字上來看,這是一個失敗。但是中國并不具備當年前蘇聯的群眾體育基礎,盡管前蘇聯也是社會主義國家?,F在的俄羅斯、烏克蘭拿到的金牌數量并不少,這和當年雄厚的基礎體育是分不開的。而在中國則不是這樣,他們幾乎沒有群眾體育,學校體育教育水平也非常之低。如果不是這種全年集訓的國家隊的體育制度,中國的競技體育將是非常脆弱的。
對此觀點,我們無需深究該文作者寫此文章之時所持有的心態,更沒有必要找出各種各樣的所謂依據或理由來進行反駁。我倒是覺得我們應該保持一種非常平和的心態看待上述文章及其中的觀點,并從中進行一下深刻的反思或有益的行動。例如,我們的“學校體育教育水平”是不是真的像別人所說的那樣“非常之低”?如果確實如此,或者有一定道理,那么我想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地去改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