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球運動是基于籃球運動項目技戰術而形成的一種易學好懂、規則明確、比賽激烈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它是在國務院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精神指引之下,按照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標準中所指出的“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形成體育愛好;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要求創造而成的。
一、跑球運動簡介
跑球運動的比賽用球為排球、足球或類似于排球大小的衣服團、麥草團、紙團等軟質球狀物。球場為籃球場大小,兩端各畫有一大一小兩個同心圓,圓內站有一名接球員。參賽的兩隊隊員每隊六人。比賽中持球隊員可利用籃球除運球技術以外的所有技術動作,把球傳給本隊隊員,最終把球傳給本方圈內接球員而得分,是攻守雙方相互轉換、以得分為目的的運動。
二、跑球運動的特點
1.健身性
跑球運動類似于籃球運動,它具有籃球運動所具有的健身性。在跑球比賽中,動作和反應都要快,要求根據形勢變化來迅速改變動作,能急速起動、急停,迅速判斷臨場情況,掌握時機等,經過長期鍛煉,就可以提高青少年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動作變得靈敏,反應變得迅速。經常從事跑球運動,少年兒童的感覺和視覺的技能將大大提高,并且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要比不從事鍛煉的學生發育得更加完善。
2.科學性
跑球運動的健身性與跑球運動的科學性緊密相連。跑球運動對抗相對激烈,技術較簡單,不同階段在技、戰術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生長和發育。在跑球運動的設計中,也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跑球運動有著較強的易普及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組織在一起打球,規則之一“接到球后不準運球跑動”,能使年齡小、個子矮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傳來的球,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3.興趣性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是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興趣性是設計跑球運動項目時重點考慮的問題,因為學生只有對這個項目產生興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運動的愛好和習慣才會逐步形成。跑球運動獨創了接球員接到球得分的方式,并且規定了得三分必須換人,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為本方得分的增加出一份力,自豪感油然而生。
4.簡易性
簡易性是跑球運動的又一個重要設計理念。活動器材簡易:跑球運動的用球一改其他球類項目的固定用球,取材廣泛,幾乎任何軟質東西都可以拿來當球,像衣服團成的團、繩子捆成的團、麥草捆扎的團、廢紙團成的團、報廢的皮球等等都可以使用;運動場地簡易:標準的比賽場地為籃球場,在平時的活動中,只要有一塊略大些的平整地面,在地面兩端畫上兩個圈就可以比賽,不需要任何的球門、球圈;比賽規則簡易:跑球規則取之于籃球規則,但經過較大的簡化,只保留一些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興高采烈“玩”起來的簡單規則。
5.教育性
作為一種集體活動項目,跑球運動對參與成員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由于跑球運動不允許持球跑動,更加的看重本隊成員之間的合作配合,所以對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志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綜合素質獲得發展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各地學校場地器材尚不充足的今天,利用跑球運動培養保持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失為一種簡捷、有效的途徑。
三、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
1.傳球
傳球技術是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由于這項運動不允許運球走動和持球跑動,只有通過傳球使球移動,所以,傳球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傳球的方式和準確性直接影響比賽的得分。跑球運動的傳球技術同籃球一樣,有長傳、短傳、背后傳球、跳起傳球、地滾傳球等等技術手段。
2.接球
接球技術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技術,是產生下一次進攻的根本。在跑球運動中,接球技術包括雙手接球、單手接球、跳起接球以及接球后的動作等。其中的接球手法以及觸球瞬間的身體保護是技術的關鍵。跑球運動的得分為圈內接球員接住球后得分,每位隊員都有機會當接球員,接球技術的高低在這時就會關系到比賽的勝負問題。
3.防守與擺脫
防守技術包括防有球隊員、防無球隊員、防接球隊員。主要的技術動作為通過觀察,分析判斷被防守者的活動意圖,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移動,達到阻礙球的運動路線的目的。
擺脫技術為有球隊員的擺脫和無球隊員的擺脫。有球隊員的擺脫是利用規則中的“一只腳可自由移動”作前后左右的跨步,從而設法脫離防守隊員的防守范圍,借機把球傳給隊友。無球隊員的擺脫是通過快速的橫向與縱向的移動與躲閃,使防守隊員形成空檔,從而向持球隊員靠攏或接住傳來的球。
四、跑球的比賽方法
1.比賽場地
正式的比賽場為籃球場地,在場地兩端的中間距端線4米處為圓心,畫半徑分別為1米和2米的同心圓,小圓為接球區,小圓與大圓之間的圓環為禁區。在正式的比賽中有邊界的限制。非正式比賽的場地可為任何形狀的、大小合適的平整地面,無邊界限制,在對角畫上圓圈即可。
2.比賽器材
正式比賽的器材為充氣程度80%左右的排球,目的是能很好的控制球而又不使球的反彈過大,增大滾動阻力。非正式比賽還可取用衣服、紙、麥草等軟質東西做成的大小合適、重量適中的球狀物。
3.比賽規則
(1)上場人數
比賽時,每隊上場七人,其中一人為接球員。隊員因傷或其他原因可以換人,但必須通知裁判,在比賽成“死球”時進行。
(2)比賽時間
正式比賽時間為30分鐘,分為上下兩場,每場1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每半場雙方可有半分鐘暫停。
(3)得分與勝負判定
接球員在不犯規的情況下控制球3秒鐘以上,即得一分。上、下場累計計分。比賽結束,以得分多者為勝。如出現得分相同的情況,則打加時賽,首先得分的隊勝。
(4)行為規則
①接球員可自由在圈內移動,并可做出防守、阻攔動作。腳可踩線但任何腳不得出圈。每隊每得三分必須換一名接球員,全隊輪流,未輪完之前不得重復。接球員不能直接接本隊隊員從邊線或對方圈前發來的球而得分;
②無球隊員可在場內自由移動,但不得進入雙方的接球圈,本隊隊員不能進入本方禁區;
③持球隊員在接到球的瞬間可跑動三步,但如果球已停穩在手中,則不能跑動,只可以以一只腳為軸轉動把球傳出;
④持球隊員必須在15秒之內將球傳出。可以跳起傳球,在落地之前球必須出手;
⑤有球一方在傳球過程中不能出現遞球行為;
⑥球脫離控制,持球隊員可在一只腳沒有移動的情況下撿球,其余任何隊員也可以爭球。但如果球移動較遠,持球隊員雙腳移動后,在沒有其他任何隊員觸球之前,本人不能第二次觸球;
⑦爭球的規定:Ⅰ.誰先觸到球,球權歸誰;Ⅱ.雙方同時觸球,兩只手同時觸球的比一只手觸球的有優先獲得球權;Ⅲ.如果雙方都為兩只手同時觸球,那么雙方可在1-2秒內爭搶,如超時相持不下,則通過剪刀、包袱、錘的方式決定球權。一旦球權確定,在球未離開持球隊員手中之前,任何人不得搶奪、打落;
⑧進攻與防守隊員應采用合理的技術進攻與防守,不得出現推、拉、擠、絆、抱、打等行為;
⑨上述規則全場累計違反七次者被罰下場。
(5)發球
①比賽前,雙方各出一人,用剪子、包袱、錘的方式分別選擇場地和開球權。得分后由對方在己方圈前發球。下半場雙方交換場地,并由得分低的一方發球。
②對方得分,己方在對方圈前發球;
③對方出現違反規則的行為,己方在犯規地點相對應的場地邊線外發球。
上述的發球狀況,對方都不得把守發球人。
跑球運動創設以來,深受學生的喜愛,已經成為課上、課外活動的主要項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女生也紛紛加入跑球運動的行列,這在當前的集體對抗性活動項目中是不多見的。我們希望,跑球運動能以它的易開展性在各地得到普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