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沒把房屋號數認清,拆錯了。
——昆明市民張清一家在國慶假期到外地旅游度假,不料房子卻被拆了。對此,蓮華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呂主任這樣輕松回應道
這個運動不是破壞法律,而是建構法律。那些不能該繳多少稅繳多少稅的富人和叛國賊一樣,他們將自己的利益置于公眾利益之上。
——10月15日,英國倫敦爆發“占領證交所”運動,一名帶著V形面具的男子被警方要求摘下面具后,竟然是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他隨即發表演講,獲得示威者的熱烈歡迎
比如達?芬奇畫了一幅蒙娜麗莎,法律上并沒有規定不允許你再畫蒙娜麗莎。
——對于“山寨天安門”落戶華西村之類的山寨建筑泛濫現象,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著名建筑專家竇以德這樣表示
方丈冒著巨大的風險吧,沒有讓少林寺上市。這樣就觸動了某些人,或者某些集團、某些部門的一些利益,我們只是初步懷疑被誣陷。
——近日,釋永信身陷包養北大女等傳聞,少林寺網站對此進行駁斥,少林寺外聯處郝建統居士認為,謠言的出現可能與釋永信不同意少林寺上市得罪了一些利益方有關
我們這一代,以及后面的幾代人都很幸運,都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我們把好的果子都吃完了,不好的果子都留給你們了,很抱歉。
——余華在暨南大學演講時說。他還表示,“80后壓力空前、受盡磨礪,我對你們充滿尊敬”
美國不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而是美元壟斷地位的“寄生蟲”。
——普京在訪問中國期間接受采訪,再斥美國是寄生蟲
為了防止尿檢呈陽性,我在中國的好幾周時間里沒吃肉。后來尿檢一切正常。
——德國乒乓球名將波爾與體育專欄記者托弗爾合寫了一本題為《我的中國——感受乒乓王國》的書,講述他15年來在中國訓練、比賽的經歷,其中提到了瘦肉精
對中美的不同,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美國是更加多變的動態文化,中國則更加傳統守舊。我認為這個說法很不正確。一個30歲的中國公民所經歷的變遷比一個60歲的美國人要多,一個60歲的中國人可能要比一個200歲的美國人經歷的都多。
——在中國生活了4年的美國體育網站Deadspin總編輯湯姆?斯科卡在其新書《北京歡迎你》中說
那些標語和旗幟之間,一包包的安全套丟得到處都是,還有香煙和酒瓶。就在睡袋里,裸體的年輕人幸福地搞在一起,袋子掩蓋著他們的羞怯。
——《每日郵報》在報道“占領華爾街”時這樣說,一些外媒也提到,示威活動某一層面上也像是一場“性派對”
也許在中國上網最糟糕的是那種不確定性……這種干預的結果是好奇心被磨鈍了。其實我也不是那么想搜索這些,對吧?一種危險的疲憊感占了上風。
——《時代》周刊駐華記者漢娜講述在中國的上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