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隨著一些經濟數據的變化,一些學者對中國經濟走勢產生了悲觀的預期,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近日表示:“ 現在的經濟結果還在掌控之下,目前對經濟情況還是充滿信心的,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他認為,現在問題的核心是兩個,一是調控帶來的流動性的收緊造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再加上溫州部分企業因為調控資金鏈斷裂,帶來一系列后續影響,造成大家情緒比較波動,并不是訂單的問題。二是當前的消費增長得不夠快。我們調控是調投資,調投資的情況下消費不能跟上,這是一個問題,根本的是怎樣來加快消費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
工信部:經濟回落幅度加大趨勢應引起警惕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近日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秋季報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經濟目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初步預計,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今年低1-2個百分點。為此,黃利斌強調,要充分估計我國工業發展所面臨的復雜形勢,避免出現大的起伏。
他建議,“在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同時適當定向放寬金融控制,支持符合產業政策、有訂單、效益好的企業發展。”同時,繼續實施好對消費和生產拉動作用大的政策,啟動能夠廣泛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并有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國家工程,繼續穩定輕工、紡織等出口依存度大的行業出口退稅政策。
——上海證券報
“十二五”我國將加快汽車流通體系建設
針對當前國內汽車流通市場布局不合理、營銷水平不高、二手車交易規模小等問題,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曹德榮近日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汽車流通體系建設,改善市場環境、提高用戶滿意度、擴大汽車消費、促進我國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
曹德榮表示,“十二五”期間,商務部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汽車流通體系建設,推進汽車流通現代化進程。一是加快完善汽車營銷和服務體系,推動汽車營銷網絡合理布局,加強農村汽車流通網絡建設,構建和諧穩定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關系,維護經銷商的合法權益。二是積極培育二手車市場,推動二手車誠信經營,創新二手車流通方式。三是促進和規范汽車配件流通,提高汽車服務質量。四是加快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發展,實現汽車可持續消費、綠色消費。
——新華網
社科院:
中國制造業沒有“夕陽產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的《2011中國工業發展報告 中國工業的轉型升級》稱,就全國而言,目前中國工業沒有“夕陽產業”,從最傳統的工業部門到先進制造業的各個部門,所有的工業部門在中國都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談論中國制造業中的“夕陽產業”向其他國家大規模轉移,還為期過早。
幾乎所有工業行業的增長率都高于國內生產總值10.3%的增長率的事實表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即使不提高也不會顯著下降。由于土地資源稀缺和要素價格上升等因素,有些地區可能已經沒有一般加工制造業的擴張空間,必須“騰籠換鳥 ”。但是,這些制造業正是國內其他地區極為需要和歡迎的產業。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意義決不在于“放棄”,而是在于“強化”。向更加發達的工業體系發展,使各工業部門,既包括傳統產業,也包括高技術產業都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人民網
商務部:201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將較嚴峻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近日說,2012中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將比較嚴峻,要繼續穩定出口、擴大進口,才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崇泉說,2012年,歐美外需市場的情況不會有根本性好轉,國內各種綜合成本上漲的壓力也將持續。中國在外貿出口上將重點開拓對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出口。 中國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的有利因素、積極因素,不是不利因素,它對宏觀調控沒有產生不利影響或者拖累影響。在當前形勢下,只有穩定出口,擴大進口,才更有利于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中國經濟信息網
吳敬璉:財政收入增長逾30%很不正常
中國今年前10月全國財政收入接近9.09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總和,“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現象”,但這一不正?,F象的背后卻有著制度矛盾,因此“財稅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放在優先地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頒獎大會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體制改革高峰論壇期間做出了上述表示。他還稱,“1994年改革以來我們的財政收入增長一般超過GDP增長的一倍,這還算情有可原,因過去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太低。但去年增長了31%,今年大概接近30%,這顯然是不正常的?!?br/> ——第一財經日報
劉世錦:中國經濟將轉向低速增長
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第一財經與交銀施羅德基金聯合舉辦的“2011年年度經濟學家峰會”上表示,穩增長仍是明年乃至今后幾年重要的政策目標。在他看來,今后幾年中國經濟將由高速增長轉入低速增長,而未來通脹的壓力仍然不能低估。
劉世錦表示,重要的是要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而結構改革的前提是防控風險和加快經濟增長動力的轉變。他認為,當前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而產業和企業也將進入大規模的調整重組期。
——第一財經日報
夏斌:貨幣政策將側重調差別存準率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近日在“2011世界經濟展望論壇”上表示,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趨緩的前提下,要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關鍵要進行結構調整;結構調整的關鍵在于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 夏斌分析,相對于經濟危機前,中國當前面臨外需減少、高投資水平不夠持續、房地產泡沫以及地方融資平臺隱藏風險等情況,因此必須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微調。
“市場不要指望明年政府微調會放松對房地產方面的調控,也不應當僅僅局限于關于存款準備金率是不是要下調、利率是不是要動這樣一種思考中?!彼麖娬{,微調是基于宏觀審慎管理的原則,關鍵是要用好動態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夏斌表示,基于中國目前的財政赤字的狀況,中國目前實行積極財政政策進行結構調整的余地和空間在于,加快財政結構支出制度的改革,加快結構性緊縮的步伐,向戰略型行業傾斜,特別是小微企業傾斜,向有助于擴大消費型的各種資助體系等多方面,而簡單的總量放松無法保證結構調整的合理性和改革的前進。
——財經網
范劍平:不要把經濟減速當壞事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不要把經濟適當下滑當作一件壞事,這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盡管“十二五”期間經濟減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國經濟還處在平穩減速的范圍之內。未來5年的潛在增長速度仍在9%左右。
他說,對于經濟形勢的預測,國家信息中心預測今年是9.3%,明年是8.7%。減速是趨勢,但應該仍處于平穩減速范圍之內,都在潛在增長率附近。 從世界各國來看,從過去到現在,基本是平穩回落的過程,不大可能因為某些因素,潛在增長率突然前5年和后5年相差那么大。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