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能源問題,而且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已成為人類在本世紀面臨的最復雜、最嚴峻挑戰之一。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第四次評估(簡稱IPCCAR4),在1990—2100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8℃-6.4℃。由于全球變化的幅度已經超出了地球本身的自然變率,必然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全球暖干化趨勢已經給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影響,由此引起的草原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
我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60億畝,占國土面積的41.7%;其中內蒙古擁有天然草原13.2億畝,占自治區國土總面積的74%,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內蒙古草原從東向西,隨氣候、土壤的變化,依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廣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不僅是發展草原畜牧業重要的物質基礎和牧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我國北方巨大的綠色生態防線。
內蒙古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內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于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
陳素華(2005)等人根據內蒙古氣象局1952-2000年的資料分析指出,內蒙古氣候變化的特征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