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預言按照現在貨幣購買力,20年后要過上體面的養老生活需要3000萬人民幣的資產。“體面的養老生活”是怎樣的生活?3000萬的資產標準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體制又存在什么問題?本刊對葉檀進行了采訪。
1
你是如何定義“體面的養老生活”?
葉檀:體面的養老生活就是不必投親靠友,不必為錢發愁,不必操心錢,可以保持基本的正常生活,生活水平與退休前相比沒有下降。
2
3000萬這個數字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葉檀:我的算法是把貨幣的貶值和通脹的比率算上去,然后按照基礎的消費水準略有擴張來算。
3
能否舉例詳細說明?
葉檀:我的前提是按照平均壽命計算,一個人50歲退休,活到75歲。如果1987年消費水平是600塊,25年乘以600塊是15萬。15再乘以26倍貨幣的發行量,就是390萬,差不多是400萬左右。如果按最起碼的生活標準300萬來算,再把醫療等外部因素考慮進去的話,差不多是乘以10倍,也就是3000萬左右。
4
有人認為3000萬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天文數字,你怎么看這種情緒?
葉檀:不難實現,現在加上房產人人都是百萬富翁,都有百萬資產,這在我們小時候是很難想象的事情,都是天文數字,但現在都實現了。
5
有人指出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的養老保險金明顯高于企業單位,你如何評價這一現象?
葉檀:有些是相差了兩三倍,這是不合理的。建立一個市場化的社會,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社會養老體制,有錢人自己買商業保險來保障自己的養老生活是沒有話說的。但國家為什么要為公務員付這部分錢?這是鼓勵大家都去當公務員。
6
目前人民幣對內購買力下降,國家是否應該提高養老保險標準,保障退休人士生活?
葉檀:我們只建立了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談不上建立一個優厚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體系。而即便是建立一個基本的養老保障體系政府都拿不出錢,很多錢都是由企業來承擔。而國有企業一方面壟斷很多資源,另外一方面又是市場化的中心,所以他們的養老福利是一般私營企業做不到的。如果再讓企業拿錢,這對中小企業不公平。中國養老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公平的養老體制。
7
國有企業如今發展勢頭強勁,資產日益膨脹,應該如何承擔社會養老保障責任?
葉檀:可以增加國有企業稅收,壟斷性央企就讓它交資源稅、暴利稅。國企的稅收要明確,不要拿這筆錢來作重新分配、作投資,而是要應該有一筆養老保險在里頭。我們需要的是稅率的變動,而不是一次一次地向國企要錢。
8
20年后,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能否滿足個人養老基本需要?
葉檀:我們現在的養老體制黑洞很大,20年之后會越來越大。以前說8000億的養老缺口,其實是不止的。未來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而且長期來看,目前養老投資跑不贏通脹。
9
你認為我國目前這種年輕人交錢養老年人、等自己老了再由年輕人來養的養老保險制度合理嗎?
葉檀:不合理,我們目前個人的養老金賬戶都是空賬,這意味著我們現在交的錢是在養現在的退休老年人,而等到我們老的時候,誰來養我們?到時候年輕人有多少,生產效率有多高,社會財富有多少都很難說。如果個人賬戶做實,不養現在退休的老人,中國的養老體系馬上就會因為付不出錢而崩潰。
10
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葉檀:完全不可能逆轉,除非中國經濟再一次經歷黃金20年,然后人口減少一半,否則基本上沒有這個可能性。中國的養老問題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