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網絡自媒體概念的界定,以在網絡自媒體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重大體育賽事報道為例,重點論述了網絡自媒體的發展所劃分的三個階段,詳細分析了網絡自媒體介入體育傳播的利弊,以正確認識、對待網絡自媒體。
【關鍵詞】自媒體 體育新聞 論壇 博客 微博
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在跨過以門戶網站的發展為代表的WEB1.0時代后,驚奇地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可以是時代的記錄者和關注者,新聞不再是大眾媒體的專利。網民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突破了傳統媒體對社會話語權的壟斷,開始了WEB2.0時代,擴張自身對媒體權利的探索。而體育新聞作為網絡傳播的寵兒,也毫無懸念地成為全民狂歡時代媒體權利擴張中被網民努力爭取的陣地。
一、什么是網絡自媒體
(一)概念界定
所謂網絡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二)主要形式
1、論壇(BBS):是一種發布并交換信息的在線服務系統,為用戶提供進行網上交談、發布消息、討論問題、傳送文件、學習交流和游戲等的機會和空間。
2、博客(Blog):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文章、并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的網站。一個典型的博客是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式留下意見。
3、微博(Micro-blogging):即微型博客的簡稱。相比傳統博客那種需要考慮文題、組織語言修辭來敘述的長篇大論,最多140字的微博只需三言兩語,就可記錄下自己某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某條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這樣的即時表述顯然更加迎合我們快節奏的生活。
二、伴隨著體育新聞傳播一路走來的網絡自媒體
(一)論壇時代——自媒體發展的第一時期
網絡自媒體的發展過程中,首先引起網民關注的自媒體形式非BBS論壇莫屬。而在網絡媒體中,體育新聞的傳播從一開始就是支柱性的組成部分,這也和論壇的作用是分不開的。1997年10月31日,世界杯亞洲十強賽,中國隊在大連金州主場敗于卡塔爾隊,第六次沖擊世界杯失利,使無數球迷傷心之至。次日凌晨2點15分,網友老榕在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發表了《10.31: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帖子,48小時之內就被閱讀了兩萬多次,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迄今最有影響的中文帖子之一。兩周后,11月14日的《南方周末》用了一個整版刊登了這篇文章,同時還對四通利方體育沙龍作了相關介紹。這件事使大家第一次感到論壇的巨大力量和影響,傳統媒體也真正意識到了網絡、網友和網絡文化的存在與影響。自此,以BBS論壇為代表的網絡自媒體由此開始嶄露頭角。
(二)博客時代——自媒體發展的第二時期
興盛于2005年的博客,不僅為網民展現自我、交流溝通、傳播信息、普及知識等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還為網絡時代體育新聞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網絡自媒體發展的高峰期。
其一,為體育新聞評論奠定了更為潑辣、犀利又幽默的文風。如著名體育評論員李承鵬的博客,就以此文風見長——“這么多年來中國足球的倒退,不僅是因為有一個根本不該管理足球的體育總局在上面,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始于1952年的高于體育總局的體育理念。中國體育,其實是一種向政治經濟的諂媚。”這樣的言論是很難不被傳統媒體拒絕,只有網絡自媒體幾乎“零門檻”才不會阻礙此類文章的傳播。
其二,體育名人開博提供了網民對其更深層次了解的新途徑。中國的受眾一向對那些在世界級大賽中“一戰天下知”的體育明星們有著極大的追捧欲,但這種對體育明星多方面信息的渴求欲,往往由于傳統媒體報道尺度的限制或報道內容的偏差而無法充分得到滿足。于是,體育名人博客、冠軍博客等自媒體形式就成了人們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工具。
(三)微博時代——自媒體發展的第三時期
2009年8月,一種新的自媒體形式——微博,在中國網絡界橫空出世。只言片語,幾個表情,最多140字的微博,被網民親切地冠以“圍脖”的昵稱。這樣的風潮也毫無疑問地席卷了體育新聞的報道領域。其一,從報道對象看,相對于國外運動員的幽默風趣,大多數中國運動員習慣了被動采訪和報道,微博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埋頭訓練的運動員們也開始主動向媒體靠攏,忙中偷閑地織起了“圍脖”。其二,從報道內容看,運動員們在微博中的直抒胸臆,往往也意味著有新聞發生。2010年11月7日,2010賽季中超聯賽落幕,長沙金德隊黯然降級。當晚,隊長汪強在微博上哀傷地寫道:“看到隊友一個個走了,我的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難受,或許這一別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見面。希望我的隊友們能夠有個美好的未來……”通過這條微博追根溯源,媒體很快挖出了金德甩賣球員,甚至主場都要搬離長沙的消息。其三,從報道形式看,一是微博的字數限制,使體育新聞報道產生了濃縮在140個字以內的“微新聞”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大篇章,凸顯了新聞的看點,更符合當代人快節奏生活下閱讀和接受的習慣。
三、從近期大型體育賽事報道中看網絡自媒體的介入
(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授權網絡等新媒體參與宣傳報道,網絡媒體利用自身優勢為相關奧運報道增添了許多亮點,成為可與傳統媒體比肩的新聞傳播領域的生力軍。其中,以論壇、留言板、博客、播客等作為主要形式的網絡自媒體,通過整合網絡受眾資源,提高網民的參與度,其傳播效果在奧運報道中大放異彩。如人民網的奧運頻道推出了“我對他說”大型互動欄目,設置我國知名運動員與團隊的留言板,特別是奪金運動員的留言板,與賽程同步匯總精編網友留言。
(二)2010年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央視買斷電視以及多媒體等直播權,使得一向在重大體育賽事報道中不甘落后的網絡媒體遇到了很大的挑戰。此時,炙手可熱的微博成了網絡媒體搶占世界杯報道陣地的有力新武器。這個不超過140個字的“微型博客”,正悄悄改變著球迷們的看球習慣。每當遇到進球等突發事件,微博的發布量就會劇增,而且每秒的發布量紀錄也一再被刷新。據萬瑞監測數據顯示,就在德國和阿根廷交鋒的兩個小時內,新浪微博發帖量高達驚人的300萬條,峰值達到3000條/秒。上至足聯主席,下至草根球迷,全民正在一起“織圍脖(微博)”,微博儼然成為了世界杯球迷評球、交流的新時尚。
四、網絡自媒體介入體育新聞傳播的利弊
(一)有利的一面
1、平民化的參與者豐富了體育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從“旁觀者”轉變成為“當事人”,“媒體”仿佛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受受眾喜愛的體育類新聞也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專利,人人都可以在網絡自媒體中過把癮,嘗嘗作為體育新聞發布者的滋味,充實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
2、個性化的內容打破了傳統體育新聞文體的限制。當人們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體”上“想寫就寫”“想說就說”時,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寫作訓練的運動員或體育迷們很難用嚴謹規范的新聞文體標準來限制自己的傳播熱情。大家更希望在“自己的媒體”上隨興發揮,表達個性,同時豐富體育新聞多樣化的報道形式。
3、交互性的傳播方式擺脫了傳統媒體對新聞話語權的控制。依托于網絡媒介的自媒體能夠迅速地將信息傳播到受眾中,受眾也可以迅速地對信息傳播的效果進行反饋。相對于傳統媒體對新聞話語權的控制,自媒體以更平等、更開放的方式幫助網民構建自己的話語空間。
(二)凸顯的弊端
1、信息發布的“零門檻”導致自媒體公信力欠佳。網絡自媒體信息發布的“零門檻”,使信息內容無法被網站有效監管,傳統媒體的“把關人”作用在自媒體中幾乎失效,其社會公信力受到質疑。
2、信息發布的即時、自由導致自媒體內容過度泛濫。不需要淵博的學識,不需要艱深難懂的語句,人人都能在自媒體中抒發感情,發表意見。論壇帖子不斷翻新,博客文章頻頻更新,微博信息按秒刷新……信息數量的泛濫難免讓網民對這些冗余、重復的信息產生厭倦甚至排斥的心理。
3、信息發表的共享性導致自媒體易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網絡自媒體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其信息發布的共享性使不少利益集團看中了這塊廣告前景誘人的大蛋糕,利用夸張甚至不實的信息發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喪失了原有的公正、客觀的媒體屬性。
結語
也許相對于西方“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國的“自媒體”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這并不影響張揚不羈的中國網民對網絡自媒體表現出的超乎尋常的熱情。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斷發展完善的網絡自媒體終將成為支撐現代傳播的擎天之柱。■
參考文獻
①胥曉璇,《自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挑戰》[J].濟南:《青年記者》,2009(5)
②陳彤、曾祥雪:《新浪之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③屈濤,《網絡體育新聞娛樂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④李承鵬,《總局搞不好職業足球——中國足球原罪九評之一》[OL].http://bl-
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0
acsr.html?tj=1
⑤王艷艷,《我國網絡媒體奧運報道的特色》[J].濟南:《青年記者》,2008(11)
⑥吳帆,《從新浪2010世界杯報道看媒介融合趨勢》[J].濟南:《青年記者》,2010(9)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新聞系)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