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我國新聞教育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新疆,作為我國西北面積最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在全國新聞教育蒸蒸日上的良好氛圍下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考驗。本文通過對新疆新聞教育發展史的回顧和梳理,總結其成功的經驗,同時分析當前新疆新聞教育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期對今后新疆的新聞教育的深化發展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新疆 新聞教育
新聞教育是為傳授新聞學知識和技能、培養新聞傳播人才而進行的專門教育,其主要形式是正規的、系統的學院教育,新聞教育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是對在職新聞傳播從業人員進行終身的繼續教育,主要方法有新聞干部進修班、培訓班、研討班以及函授與刊授。①新聞教育是新聞傳播機構和新聞傳播活動的人力資源保障,也是新聞傳播事業生產流程中的“上游工序”。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新聞傳播教育不斷升溫。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新聞傳播教育超常規發展,其本科教育不僅在一些理工類、師范類、財經類、政法類、農業類、體育類等院校遍地開花,而且在一些地方城市院校紛紛涌現。②
一、新疆新聞教育的起步與發展
新疆的新聞教育產生于20 世紀30 年代,中國共產黨與當時新疆的統治者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中央應盛世才的要求,先后分批派遣中共黨員來新疆工作,其中,李宗林、李何、馬殊、 王憲唐、白大方等人分配到新疆日報社工作后,為了培養新聞事業骨干,從1939年9月至1941年底舉辦了3期新聞技術訓練班。這些訓練班招收的學員中,既有漢族學員,也有少數民族學員。通過3期訓練班培養出的新聞專業人員充實了報社各部門,成為辦報骨干力量。③
新中國成立后,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培養新聞專業人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新疆沒有新聞專業教育的情況下,采取舉辦各類新聞培訓班以及派人前往內地高校新聞專業學習、進修等措施,解決新疆各媒體所需要的人才。到了20世紀80年代,新疆的新聞教育才開始了自身前所未有的發展,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在職繼續教育
新疆有關部門采取與國內的新聞教學機構合作辦學的方式,加強對在職新聞工作者的培訓,如:1983年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首次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的幫助下,在北京舉辦了一期新疆新聞干部培訓班(學員共31人),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新聞理論和新聞業務課,并請首都新聞界有關負責同志、專家作專題報告。課程學習結束后,還組織學員分組到16個省市的少數民族地、州、縣實習參觀,為新疆新聞事業的發展培訓了一批業務骨干。④
(二)正規系統教育
20世紀80年代,新疆新聞專業正規的、系統的院校教育開始產生。從1981年,新疆日報社和新疆教育廳聯合舉辦首次新聞學大專班開始,先后有新疆廣播電視學校、塔里木農墾學大學、新疆職業大學、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等新疆高校開設有關新聞學的專業,為新疆培養了大批新聞專業的專科畢業生。
在本科教育方面,在國家教委、民委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政部門的關懷支持下,新疆大學于1983年開辦了新聞文科專業,招收少數民族和漢族班,使用維吾爾、漢語授課,學制為四年(少數民族學生入學第一學年為預科,共5年)。⑤以此為起點,石河子大學、新疆財經學院、新疆藝術學院、伊犁師范學院也先后開設了新聞本科專業。并且在自治區有關部門支持下,新疆大學在2003年率先獲得新聞學碩士生招生資格,開設理論新聞學、應用新聞學、比較新聞學三個研究方向,對所招收的研究生進行培養。
二、新疆新聞教育的地域特色
(一)強調政治素質的培養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匯集、科技文化整體素質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環境和國際環境相對復雜的邊疆地區。⑥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原因,長期以來新疆始終處在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的最前沿。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