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的少兒圖書出版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成為中國圖書“走出去”的生力軍。然而,在一派繁榮景象之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目前我國少兒圖書“走出去”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應對的辦法。
【關鍵詞】版權輸出 翻譯人才 圖書制作理念 銷售渠道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逐年增強。中國出版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在中國圖書“走出去”的版圖上,少兒圖書最近幾年亮點不少,版權輸出逐漸增多,中國童書漸漸挺進國際市場。
目前,少兒圖書“走出去”的形式仍然是以輸出版權為主,但就發展形勢來看,中國的少兒圖書“走出去”并非一帆風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少兒圖書版權輸出方面,現在存在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引進的種類多,輸出的種類少,兩者比例相差懸殊
原創兒童文學是少兒圖書“走出去”的主力軍,而有圖的比沒圖的又容易些,歷史文化知識讀物、低幼圖書也是一個重點板塊。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為例,2005-2009年,自國外引進的品種數為300套,種類涉及少兒文學、手工制作、漫畫、游戲類圖書等;輸出版權190套,90%都是低幼故事類的圖書,其他種類的圖書只占到10%左右的份額。
2、版權輸出工作形式單一,缺乏長期推廣的長效機制
我國出版機構現在在國外缺乏良好的營銷平臺,對少兒圖書的版權輸出工作主要還是靠在幾次國際展會上進行簡單宣傳,并且宣傳形式比較單一。比如在2010年波洛尼亞少兒書展上,美國蘭登書屋、英國DK出版公司等都對自己的展臺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布置,一些出版商還別出心裁地帶來了造型可愛的“形象代言人”,相較而言,中國展臺就顯得平淡無奇,展臺設計和宣傳推廣工作明顯欠缺。
3、缺乏高水平的翻譯人才是制約我國少兒圖書“走出去”的一個瓶頸問題
雖然說相較于中國出版“走出去”整體而言,少兒圖書是比較容易的一個板塊,但是除了文字量相對較少的低幼類圖書外,原創兒童文學如果文字語言翻譯水平不高,就會使作品的藝術魅力大打折扣。事實上,我們現在正面臨著翻譯人才稀缺的狀況,不僅翻譯人才斷層嚴重,而且也較為分散。已經翻譯出版的圖書,有相當數量的圖書外文質量不高,翻譯生硬,缺乏趣味性,甚至意思走樣,致使外國讀者接受度低,達不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4、由于國情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對圖書制作理念的不同,少兒圖書的內容和形式與國際接軌的要求還有差距
現在我們的原創圖書以文集、文字為主,這是長期以來中國少兒出版形成的“習慣”,因為這樣做購買者才覺得“實惠”。這與歐美的兒童圖書是有區別的。國外的短故事一般以圖文配合的形式來展現,圖畫的比例甚至大大超過文字,這更加符合幼兒的閱讀和審美習慣。這很值得我們少兒出版從業者注意和借鑒。
5、目前,已經輸出版權的作品在國外能產生巨大影響的還不多
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出版社多僅僅滿足于實現版權輸出,對于作品輸出后對方出版社如何進行推廣營銷提的要求比較少;二是所接受的出版社對引進作品的理解不到位,后期營銷沒跟上。三是缺乏高效能的營銷渠道。針對中國少兒出版“走出去”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從下面幾點進行思考和應對:
(1)嚴把選題關,多做精品圖書
少兒圖書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還承載著教育的功能,因此,少兒圖書的出版要從源頭抓起,嚴格實行選題三級論證制度,多出一些內容健康、充實的原創圖書,而不是盲目地跟風、炒冷飯。實踐證明,輸出版權的圖書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外觀形式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因此,繼續強化優勢圖書品種,逐漸發掘新的輸出點,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一是要加強創新,在形象上創新或在題材領域、創作手法、新工藝、新材料使用方面有所創新,使所出圖書更貼近兒童的心理和成長需求,如安徽少兒出版社出版的“泡泡書”系列,采用不傷手的環保泡沫作為載體,灌以童話和民間故事,全套41冊成功輸出版權到黎巴嫩。二是要把握住整個世界少兒閱讀熱點,選擇好自己的切入點。
(2)要將版貿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細致
國際書展,或者簡單的網上聯絡、電話聯絡,應該來說還是比較外圍的工作,出版社的版貿工作者應該也是選題策劃的專家,是做書的行家,這樣既方便將自己的圖書向外推介,更可以幫助版權輸入方對該圖書深入理解,為后續的營銷做好鋪墊,保證版權輸出作品的正常出版和源源不斷地重印,版權輸出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當然,國際少兒書展是版權輸出的一個重要機會,也是展示中國少兒圖書的平臺,因此,參展的形象也很重要,應注意展臺形象、宣傳推廣、交流活動等方面的組織策劃,體現出中國少兒出版的蓬勃態勢,真正起到為中國少兒出版“走出去”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3)培養相關的翻譯人才,翻譯做到“信、達、雅”,保證版權輸出作品將中國少兒圖書精品介紹給世界兒童
當前,我國缺少像林語堂那樣能用外文寫作的作家,所以造成了目前翻譯人才稀缺的狀況。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培養一批社科、文學方面的高水平翻譯人才。出版機構和高校聯手培養相關的專業翻譯人才不失為一條途徑。這需要企業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形成自己的人才系統。
(4)借鑒引進版圖書的經驗,研究外版圖書的內容和形式,在選題思路和制作上與國際接軌
首先,可以從源頭上與國際接軌,比如與國外出版機構合作出版,有的放矢地推出更加適合其國情的少兒圖書。其次,可以約請國外的兒童文學作家直接進行創作。第三,一些有實力的出版單位可以采取和西方著名出版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策略,“借船出海”“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如蘇少社在探索一種新聯合出版形式,即碰撞出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與國外出版社共同組稿,同步出版。事實證明,在現階段,這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率、互利共贏的捷徑。
(5)現代出版業,圖書的銷售渠道尤為重要,圖書賣得好才是硬道理
中國少兒出版“走出去”,需要多層次、多渠道的立體營銷網絡的支撐。同樣,營銷網絡的建設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目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一是“借雞下蛋”,即我國的出版發行集團利用國外戰略合作伙伴的營銷網絡拓展業務,實現互利雙贏;二是依托互聯網,開展網上銷售,為國外讀者直接服務;三是通過展銷和國外合作伙伴一起開拓市場,通過展銷和委托代理等多種方式擴大出口。
盡管少兒出版仍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少兒出版在技術層面進步迅速,與國際少兒出版強國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隨著出版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一大批創新型出版人的出現,少兒出版有望成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少兒出版工作者,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