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傳播時代的到來,網絡中論壇、博客、個人空間及各種即時通訊工具的廣泛運用為公共領域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平臺。本文試圖以網絡中曾經轟動一時的“廈門PX”事件為例,結合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形成的三要素來分析網絡傳播環境中公共領域形成的可能性和不足。
【關鍵詞】公共領域 網絡傳播 三要素
一、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
1、公共領域理論的含義
現代公共領域理論作為一種獨立的學術話語,最早可以追溯到以洛克為代表的近代自由主義和以盧梭為代表的近代共和主義之間的理論分歧。但對于這一問題的核心——公共性的理論回答則開始于康德對于啟蒙的研究,后來經過了阿倫特的政治化發展,再通過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爭論而漸趨成熟。①
1961年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出版,根據他對社會歷史形態的考察,他將公共領域分為了三種類型:以古希臘城邦形態為代表的古典公共領域、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的代表型公共領域和近代資產階級的公共領域。資產階級的公共領域是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的核心觀點,它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社會的壯大而形成的。哈貝馬斯認為,“資產階級的公共領域首先可以理解為一個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眾的領域;但私人隨即就要求這一受上層控制的公共領域反對公共權力機關本身,以便就基本上已屬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質的商品交換和社會勞動領域中的一般交換規則等問題同公共權力機關展開討論。”②
2、公共領域形成的三要素
“公共領域首先是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