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血液透析;慢性便秘;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1-0097-01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排便次數減少[1],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慢性便秘很少導致患者住院或死亡,但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無尿狀態,透析間期又嚴格控制水份攝入,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等;再加上透析不充分,體內毒素作用,導致食欲減退,胃腸功能紊亂、腹脹、胃排空時間延遲等[2],造成了慢性便秘。本科13例血液透析時間大于6個月的嚴重便秘者,在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進行了中醫針灸、腹部推拿按摩,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進行血液透析6個月以上的嚴重慢性便秘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齡在27~78歲。(2)嚴重便秘程度者1周無大便,清潔灌腸后發現糞便干硬,患者煩躁不安,易怒;2次透析期間增長體重很難評估,干體重誤差較大,使血液透析時安全性降低。(3)常規口服緩瀉劑者,如20%甘露醇液、果導片、大黃粉、番瀉葉等治療效果不佳后,給予中醫針灸,腹部推拿等。
2中醫治療
21針灸治療采用輕刺激興奮法,以促進腸蠕動。針刺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左水道,左歸來等穴位,留針30min,每天1次,可配合用艾條灸雙側大腸俞5~10min/次,每天可灸2次[3]。取大腸募穴天樞與大腸俞,配合大腸下合穴、上巨虛以及左水道,左歸來等局部穴位,以疏通腑氣,腑氣通則大腸傳導功能恢復正常;支溝宣通三焦氣機,三焦氣順,則腑氣通調。
22腹部推拿按摩和暢通便,調理氣機是治療便秘的大法。主要手法:一指禪推法,摩法。取穴及部位:中脘,天樞,大橫,臍腹部。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以輕快的一指禪推法施與中脘,天樞,大橫穴,手穴約1min;用掌摩法以順時針方向摩臍腹部約8min,每日2次。天樞,大橫分別是胃經脾經的穴位;腹部居人體中部,是聯結上下的樞紐,為全身經脈匯聚之所,內聯重要臟腑。中脘是胃的募穴,脾胃為后天之本,營衛氣血之源。因此推拿按摩腹部可調理脾胃功能,從而使機體保持氣血相對平衡的狀態。臍居腹之中央,內為五臟六腑,外為風寒之門戶。
3護理措施
31飲食調護合理飲食,既達到每日必須的能量,不過多增加體重,且符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要求。調整飲食結構,適當增加粗纖維的攝入,如蔬菜,水果,粗糧等以促進腸蠕動的增加。
32情志護理多數患者由慢性腎病進入尿毒癥期而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因長期疾病而處于抑郁狀態,又因為長期便秘而產生煩躁不安,焦慮。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其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主動采取護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
33合理運動兩次血液透析間期,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隨體力變化調節運動強度,選擇能夠促使腸蠕動的運動,如扭秧歌、在扭腰器上鍛煉等。
4小結
尿毒癥患者每周需進行血液透析2~3次來維持生命,血液透析的兩個主要功能是清除毒素和排除水分。由于患者長期慢性便秘,大便蓄積體內,影響了醫生對透析間期增加體重的判斷,使血液透析時超濾量(即脫水量)設置過多,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下降;同時患者排便困難,易怒,煩躁不安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通過采取中醫針灸、按摩臍腹等手段,不僅對五臟六腑之功能起促進和調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因此可起到和腸通便,調整氣機,防止六淫外邪侵襲,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在充分透析、改善貧血及糾正營養不良的基礎上,加上運動,自我按摩,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39~41
[2]王質剛血液學化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41
[3]石學敏中國針灸奇術[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211~212
(收稿日期:201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