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青光眼患者,甚至包括一些眼科醫生,都會有這樣的認識:通過藥物或手術將高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青光眼就算治愈了。
果真是這樣的嗎?眼壓控制就標志著青光眼的治愈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青光眼是終生性疾病,它只能被控制,而不能被治愈。無論是一個可疑的青光眼患者,還是已經確診的青光眼患者,都需要和醫生打一輩子交道,需要定期復查。
青光眼是一組長期疾病
青光眼患者為什么一定要定期復查呢?
作為青光眼患者,必須明白青光眼是視神經的病變,是一組長期的疾病。當你被診斷為青光眼,你就要有和這個“敵人”打一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而且這場“戰爭”將會持續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因此,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要始終保持不急不躁的生活態度。
目前,國內外學者將青光眼定義為“一組”疾病,而不是一種疾病。具體來說,青光眼是一組以視神經凹陷性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也就是說,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的發生、發展與眼壓的升高程度和視神經對壓力變化的承受力有關。眼壓越高,視神經所受的損害就越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就越嚴重;視神經受損越嚴重,它所能承受的眼壓就越低。
視神經對于我們,就如同電線對于燈泡,電線斷了,燈泡就不可能發光。日常生活中,電線斷了有辦法解決。而在目前的科研水平上,視神經斷了,就沒有辦法將其接上,也沒有辦法重新換一根視神經。
因此,對于已經確診的青光眼,醫患的共同任務就是避免患者視神經萎縮死亡,盡可能地延長其視神經存活時間,避免失明。而患者的視神經是否在繼續萎縮或死亡,是需要到醫院定期復查并做相應的檢查才能夠知道的。
而對于那些可疑的青光眼患者,雖然目前的檢測設備已經很先進,但要在病變剛剛發生時就給予正確的診斷,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病變不是一天兩天就發生的,它也需要較長時間的追蹤觀察。
眼壓正常仍需檢查
雖然有少數早期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經過正確治療,不再發作。但青光眼是不能被治愈的,只能被控制。一旦確診,就需要持續地治療,積極與醫生配合,嚴格規律用藥或手術治療,從而保護視神經,保護視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青光眼患者的眼壓不是恒定不變的,即使在經過藥物或手術治療,眼壓得到滿意控制的情況下,還會因為體內、體外因素的影響導致病情的反復,如疲勞、精神因素、血壓和氣候的突然改變等。事實上,有部分患者,在術后仍會出現眼壓升高,還有部分患者仍舊會繼續發生視物范圍,對視神經造成危害。眼壓得到控制,只能說明在這場與青光眼的“持久戰”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局部的勝利,患者仍應定期到醫院檢查,讓醫生準確掌握其“個體靶眼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保存殘存的視功能。
對于那些可疑的青光眼患者,更需要定期的追蹤復查。因為眼壓是波動的,一天之中有波動,在1月或1年中不同的時間,眼壓也可能是不同的。在某一次的檢查中患者的眼壓正常,并不能代表其眼壓一直是正常的,也不能說明患者沒有青光眼,更不表示患者的青光眼得到了永遠的控制。
復查要知道的那些事
患者在復查時,首先要明確的是復查間隔時間的問題。究竟應該多長時間復查1次好呢?這要根據青光眼的類型、滴藥后眼壓控制的情況,以及視野、視神經損害的程度綜合分析,制定出一個合理的治療和檢查方案。一般而言,對一些生活節奏控制較好,點眼藥規律,眼壓始終維持在正常水平的青光眼患者,可以每1~2個月到醫院測量1次眼壓,1年左右進行1次視功能的復查;對一些生活節奏和情緒控制不好,眼壓不穩定,用藥后眼壓時高時低,偶爾在勞累或睡眠不足后有虹視者(看燈時,在燈光周圍看到七色的彩圈或暈輪,類似夏天雨過天晴后空中的彩虹,這在醫學上稱為虹視現象),應每兩周左右復查1次,必要時適當增加滴藥次數。另外,復查中如發現眼壓始終在正常值的高限上或輕度眼壓升高,患者自覺視物范圍不斷縮小,視力減退,應當縮短復查間隔時間,或及時更換治療方案。對于可疑青光眼患者或高眼壓癥者,可以每3個月左右復查1次眼壓,每6~9個月復查1次視功能。
其次,要了解復查時需要檢查的項目。對于已經確診的青光眼患者,每次復查時均需檢查視力、眼壓、眼底,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被控制,同時還需行視功能的檢查,主要是指視野檢查。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進行視神經結構的檢查,如眼底照相、視網膜斷層掃描等。
進行眼壓檢查時,需測量多次眼壓,尤其是夜間的眼壓。這是因為,青光眼患者晚上臥姿睡覺時的眼壓比白天坐姿時高,這會增加病情惡化的幾率。對于那些白天眼壓正常、但視物范圍不斷縮小的患者,僅在白天測量眼壓是不夠的,不能準確判斷失明的風險,應監測24小時的眼壓變化。
對于不同的可疑青光眼患者,復查的項目有所不同。如可疑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除外眼壓和視野外,更重要的是要觀察其房角情況,因此房角鏡檢查和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是復查時所必需的;對于高眼壓癥等可疑患者,視功能和視神經結構的檢查是復查的重點。
編輯/楊麗偉 yangliwei@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