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流傳的一首童謠說: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只馬蹄鐵:丟了一只馬蹄鐵,折了一匹良駒;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一個帝國的滅亡,居然始自一顆小小的鐵釘遺失所帶來的連鎖效應。正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千里長堤潰于蟻穴”。
混沌學中也有個著名的“蝴蝶效應”: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它煽動起來的小小漩渦與其他氣流匯合,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風暴。即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變化。
“蝴蝶效應”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什么啟示呢?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常見病,是目前還不能徹底根治的慢性終身性疾病。其病情復雜多變,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嚴格的飲食控制和終身藥物治療,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還可能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這些情況常會給糖尿病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負擔,造成心理的障礙,影響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
對于糖尿患者來說,控制壞情緒保持好情緒有利于血糖的穩定。可是,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心,要怎樣面對,才能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讓壞情緒成為影響糖尿病治療的那顆“釘子”和“蝴蝶”呢?
找出不良情緒的根源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表現輕重不一,多種多樣,如情緒低落,對生活、工作、學習喪失興趣,精力減退、易疲勞、失眠、多夢、恐懼、頭痛、心煩意亂、注意力難以集中、厭世等。這些心理變化的產生一般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焦慮、恐懼
患者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又有多種并發癥后,擔心對其今后的生活、學習、求職、婚姻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感覺生活無望,產生焦慮和恐懼感。
其實糖尿病并非如此可怕,只要早期診斷,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等,并發癥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享受人生。
血糖控制不佳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影響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易產生不配合治療的想法,從而更加影響血糖控制,如此惡性循環,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療。
對于血糖控制不佳者,應爭取醫生的幫助,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只有血糖得到控制,精神狀態才會得以改善,兩者既相互制約又能相互促進。
懼怕胰島素
有些患者十分懼怕胰島素,認為一旦用上胰島素就有成癮性,而且天天打針太麻煩,怕痛。
其實臨床上提倡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也不會成癮,加上現在技術的不斷進步,可達到準確及無痛注射。
低血糖
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帶來的種種不適,如心慌、手抖、出汗、迫切地要吃東西等情況,使患者內心產生不安。
所以,加強血糖監測及對低血糖的認識,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減少和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非常重要。
經濟壓力
經濟上的困難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也是一些患者中斷治療的主要原因。
患者要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正規的治療,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不僅有藥物,還有運動、飲食等簡易療法。同時,還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江湖游醫”及不法分子蒙騙。
積極調整心情
如何才能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呢?
⊙ 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緒穩定,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當遇到困難挫折時要及時解決,當不能得到解決時需面對現實,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生活、工作、學習,不要成為生活的壓力和包袱,學會自我放松情緒和平衡心態。
⊙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醫生的意見進行飲食調節,避免大量飲酒、吸煙;生活規律,按時休息、起床,每天保證6~8小時睡眠;堅持每天體育鍛煉,如快走、慢跑,每天5公里左右(根據自己身體狀況而定);不要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定期檢測血糖與查體,調整藥物治療,以保持血糖的穩定。
⊙ 如果心中有解不開的結時,可尋求他人的幫助,千萬不要自己生悶氣或怨天尤人、自卑自責,這樣的情緒表達容易加重血糖的變化。也可找心理醫生咨詢,進行放松訓練,這些都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緒,調整和恢復身體機能的平衡,有利于康復。編輯/楊麗偉 yangliwei@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