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演員孫紅雷在出席某電影的宣傳活動時,稱自己患上了腎結石,還笑言“這個‘舍利子’跟我有20年了,只是不知道哪天會發作”。生活中,像孫紅雷這樣得了腎結石后一拖再拖的患者有很多,因為腎結石不嚴重時一般只會出現腰部酸痛、尿頻、尿痛等,此時患者大多可以忍受。但像孫紅雷這樣一忍就是20年,專家是不贊成的,因為這樣會有比較嚴重的后果——腎結石一旦發作就劇痛無比,孫紅雷形容為“比生孩子還疼”!
既然腎結石讓人如此痛苦,何苦讓它纏上自己呢?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問題來了解一下腎結石,讓朋友們遠離它,做到防患于未然。
是什么讓你“長”結石
用“病從口入”這句話來概括腎結石的病因,是再恰當不過了。以下一些飲食習慣,會催生結石在你體內“生長”——
(1)草酸積存過多。如菠菜、豆類、葡萄、茶葉、竹筍等含草酸較高,過多進食這些食物可導致腎結石形成。
(2)嘌呤代謝失常。嘌呤代謝后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沉淀,如果過多食用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產食品、菠菜等,導致嘌呤代謝失常,草酸鹽便在尿中沉積而形成尿結石。
(3)脂肪攝取過多。脂肪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因而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如果出現排泄功能故障,且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腎結石很可能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
(4)糖分增高。糖是人體的重要養分,但補充過多,尤其是乳糖,也會給結石的形成創造條件。
(5)蛋白質過量。蛋白質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經常過量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使腎臟和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通過腎臟功能把多余的鈣、草酸、尿酸排出體外,便容易出現腎結石。
結石容易找上3種人
(1)多汗者:人體汗液蒸發過多,使尿液濃度增高,尿垢沉積就容易形成結石。
(2)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24小時的尿鈣排出量較血壓正常者明顯增多,而尿鈣增加是發生腎結石的原因之一。
(3)久臥病床患者:長期臥床的患者,導致骨質中的鈣脫落,鈣質經血液吸收引起血鈣增高,便導致尿中鈣的增多,容易發生結晶形成腎結石。同時,長期臥床而體位固定不變動,也不利于尿在尿路中自上而下流動,容易發生泌尿系統黏膜的炎癥。這些因素對結石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此外,生活在山區、沙漠和熱帶地域的人尿路結石發病率較高,這主要與飲食習慣、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有關。在我國,南方腎結石患者比北方多。在性別和年齡方面,尿路結石好發于25~40歲之間,發病率男女之比為3︰1。老年男性患尿路結石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有關,可繼發產生膀胱結石。
一多四少防腎結石
其實,只要了解了結石形成的原因,就不難得出預防結石的方法。對易發結石的人群,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要在3000~3500毫升,分多次飲。
(2)少喝啤酒: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質,它們相互作用,可使人體內的尿酸增加,成為腎結石的重要誘因。
(3)少吃肉類、動物內臟:因為肉類代謝產生尿酸,動物內臟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謝也會產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結石的主要成分。
(4)少吃鹽:太咸的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鹽和鈣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會干擾防治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食鹽每天的攝入量應小于5克。
(5)少吃糖:食糖后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鈣、草酸鈣易于沉淀,促使結石的形成。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