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仁1919年出生,南京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教授,曾任江蘇省中醫學會理事、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急診學術研究會主任委員,南京市中醫學會副會長。1991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組方:石膏20克,天花粉15克,沙參、石斛、地黃、山藥、茯苓、澤瀉各12克,麥冬、知母各10克,雞內金6克,甘草3克。
功效:清熱養陰,滋腎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綜合征、尿崩癥,尤其對陰虛內熱者有良效。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典型病例:張某,男,45歲,農民。初診發現患者能食善饑已2年余,半月來頭昏乏力,嗜睡懶動,形體消瘦,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尿糖(++++),血糖150㎎%(空腹),谷丙轉氨酶182單位每升。每餐可進食稀飯20碗,口渴多飲、尿多、苔中根黃,證屬胃熱熾盛、傷灼陰津,挾肝經濕熱蘊結,治療上以清熱滋陰為主,佐以清利濕熱,取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丹皮、雞內金各6克,生地、茯苓、澤瀉、茵陳、薏苡仁各12克,天花粉、石見穿各15克,連用12劑。
用藥后復查,“三多”癥狀基本消失,餐后尿糖陰性,繼續用原方15劑。再次復查時多數癥狀已基本消失,谷丙轉氨酶降至正常值,舌紅少津,苔中根仍黃厚。原方去茵陳、薏仁、石見穿,加麥冬10克、石斛12克,再用8劑,此間消渴癥狀一直未復發,多次檢查血糖、尿糖均正常,續服六味地黃丸及消渴方鞏固療效。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