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哮喘日”,這個由“全球哮喘防治創議”組織倡議的特殊日子至今已是第13個年頭。哮喘是一種常見、多發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過規范化治療可使80%患者達到臨床控制。據估計,目前世界上約有3億多人患有哮喘,在我國至少有2800萬哮喘患者,這其中只有不足5%接受過規范化治療,大量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治,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了沉重負擔。哮喘治療,應該如何規范?治療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敬請關注本期名醫談病——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曾風靡華人世界的鄧麗君,聽她的歌,看她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想起自己曾經有過的一段時光,那是一個偶像剛剛出現的年代。1995年,這位“一代歌后”因突發哮喘,搶救無效而離世。據說,去世時,她的手里還握著急救藥品。
而近日的《成都商報》也有報道,“籃球神童”宋何景因為嚴重的哮喘已從阜新籃球學校休學,回老家河南休養。宋何景成名于2007年的CBO(中國業余籃球公開賽)全國技藝籃球總決賽,當時她罰球是150投150中,一鳴驚人,被譽為“籃球神童”、“連續三分球神投手”。
從“一代歌后”的離世到“籃球神童”的離校,哮喘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哮喘的纏綿難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我國民間早就有“內不治喘,外不治癬”的說法。為什么長期以來哮喘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復控制不佳呢?
總體說來,這是由哮喘本身特點、醫生治療方案、患者認識程度、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對于患者來說,加強對哮喘本質的了解,糾正認識誤區,規范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內不治喘”的觀念已過時
哮喘,又稱支氣管哮喘。其常見癥狀是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氣短、呼吸困難,遇觸發因素(過敏原、冷空氣、刺激性氣體、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時,可能誘發以上癥狀出現或加重。
從本質上講,哮喘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現代醫學對哮喘的認識越來越深入。1993年問世的全球哮喘防治創議(簡稱GINA),是指導哮喘規范化診斷和治療的指南,大大推動了全球哮喘防治工作的發展,使眾多哮喘患者從中獲益。而2006年新版GINA則全篇強調“臨床控制”這一概念,明確指出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可以使哮喘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內不治喘”的觀念已過時。
哮喘患者應清醒認識到,哮喘治療的目標是臨床控制,而非簡單意義上的治愈。這和高血壓的治療類似,即可以通過藥物將病情控制在理想水平,但還不能根治。
如何理解“哮喘控制”的含義呢?哮喘患者的治療目標是什么呢?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 沒有(或很少)出現白天癥狀,包括夜間癥狀。
◎ 沒有急性發作。
◎ 不(或很少)需要使用急救藥物。
◎ 體力活動和運動不受限。
◎ 肺功能接近正常。
◎ 最少或沒有藥物不良反應。
鏈接
老年人哮喘發作可能與某些常見病有一定關系,如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的β-受體阻滯劑可能誘發或加重哮喘;老年人易患胃食道反流病,特別是夜間有微量的胃液反流被吸入氣管-支氣管內,這也是誘發哮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老年哮喘患者因心血管病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情況,如果經常有反酸、噯氣(俗稱吐酸水、打嗝)也應及時就醫。
哮喘用藥:“一手緩治,一手救急”
哮喘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而非一勞永逸,同時要持續監測病情(包括癥狀、肺功能、急救藥物使用、急性加重等),哮喘患者應該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力爭實現長期的臨床控制。
規范化治療是實現哮喘臨床控制的關鍵一環,這包括要使用好哮喘治療的兩類藥物。
第一類是“緩治”藥,簡單理解就是不讓哮喘癥狀發作的控制性藥物。這類藥物是哮喘患者每天都要堅持使用的,針對病根治療的藥物,是不管有沒有癥狀都要長期堅持使用的藥物。
這類藥物主要是吸入性的糖皮激素或吸入激素與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組合藥物,前者如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后者如舒利迭(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劑)等。
第二類是救急藥,這類藥物是在哮喘發作加重時臨時使用的藥物,簡單理解就是哮喘急性發作后救急的藥物。因為哮喘的發作是不可預測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當患者接觸到誘發因素的時候,都可能急性發作,突然出現明顯的咳嗽氣喘,癥狀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這類藥物主要包括速效或中效β2受體激動劑,如萬托林(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佰達圖(鹽酸丙卡特羅氣霧劑)等。
需要強調的是,救急藥物僅在哮喘急性發作時才使用,如不規律地單獨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治療效果會下降。此外,哮喘治療過程中急救藥物使用的次數越多說明病情控制水平越差,治療效果不充分。如治療效果確切,緩解藥物類用藥就會越來越少甚至不用。
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常有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醫生稱這種狀況為“端坐呼吸”。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其程度輕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偶爾可在數分鐘內即危及生命。
以上兩類藥物哮喘患者都要隨身攜帶,通常,二者結合就可以比較好地控制哮喘。對于單用吸入激素治療哮喘控制不好的患者,還有另外一些藥物可以聯合應用,包括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普侖司特和扎魯司特)、茶堿(氨茶堿、多索茶堿等)。
哮喘治療,遠離誤區
哮喘患者要通過規范的治療,達到良好的臨床控制效果,從思想上糾正以下認識誤區很有必要。
1.哮喘反復發作,不能治好
如前所述,哮喘是一種慢性病,想通過一時的治療達到根治是不現實的。同時,我們也知道,哮喘癥狀的反復發作甚至急性加重,主要是由于沒有規范化的治療。而2006年的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證實,如果能夠制定一個合理的治療方案,絕大多數患者癥狀都能夠控制。
所以,哮喘患者不必因為病情的反復而產生消極情緒,失去信心。要形成“哮喘可控”的意識,并從內心強化這種想法,在行動上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治療,通過醫患共同努力,達到哮喘控制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2.哮喘發作時服藥,緩解就停藥
長期以來,很多哮喘患者是在癥狀急性加重時才想到服藥,或到醫院就診輸液打針,而癥狀一緩解,就“好了傷疤忘了痛”,不再用藥。這是導致哮喘患者長期病情得不得有效控制,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所以,當您在抱怨哮喘不好治時,也要想想自己是否一直在“善待”哮喘。
要知道,哮喘有潛在的疾病基礎,就是慢性的氣道炎癥。哮喘治療必須要從根本上消除氣道炎癥或者有效控制氣道炎癥,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效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使哮喘達到長期良好的控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長治才能久安”。如果只單純在疾病加重或者急性發作時進行處理,而不注意哮喘緩解期的治療,很容易導致癥狀反復發作,影響生活質量,久而久之就會發生支氣管不可逆的變形損害,使后期治療更加困難。
因此,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應走出哮喘只治發作期,而忽視緩解期,治標不治本的誤區。長期堅持用藥,才能控制病情。
3.激素有不良反應,不能輕易使用
有很多哮喘患者一聽到激素兩個字就害怕,覺得有很多不良反應。的確,激素通過口服、靜脈注射,時間長可以誘發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免疫功能抑制導致感染,甚至出現骨折等不良反應。但哮喘的控制藥物主要是吸入激素,這個吸入的糖皮質激素和我們平時口服的、打針用的激素完全是兩碼事。
有些哮喘患者因聽信廣告宣傳,或一味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長期誤用口服激素治療,可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當哮喘再次發作時病情也較難控制。
吸入激素又叫局部激素治療,其藥理學、藥代動力學特點和全身激素用藥不一樣,吸入激素的吸收比例非常低,通常我們吸入給藥的劑量單位是微克,而口服激素的劑量是毫克,1毫克等于1000微克,所以吸入用的劑量非常小。
同時,因為吸入激素是局部給藥,藥物可以直接作用到下呼吸道的部位,不需要全身吸收之后再分布到氣道,所以和全身使用的激素比較起來,吸入激素的局部抗炎、抗哮喘效果要好很多。一般來說,吸入糖皮質激素局部的抗炎、抗哮喘作用是全身常用激素的500倍以上,所以它的局部活性很強,通常只在支氣管氣道的局部發揮作用,即使有很微量的吸收以后,也可以在體內被代謝、滅活,通常不會產生全身的不良反應。
目前,吸入激素由于局部藥物濃度高,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而劑量小,是最安全有效的哮喘治療方法。堅持使用吸入激素,哮喘癥狀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所以,哮喘患者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激素的不良反應而耽誤哮喘的治療。
總之,如果患者對哮喘疾病本質有了正確理解,并糾正以往的認識誤區,接受并堅持規范化的治療,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哮喘,甚至一輩子都不再發病。
吸入激素用對才有效
張奶奶患發作性胸悶、喘息已經三十余年,診斷為支氣管哮喘,醫生建議她吸入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劑)治療。
普米克都保(簡稱都保)是一種儲存劑量型渦流式干粉吸入器,張奶奶回家后便按照醫囑每天規律地使用都保,可是半個月過去了,張奶奶仍然經常胸悶、喘息,于是又到醫院尋求治療。醫師詳細詢問了張奶奶的使用情況,發現張奶奶操作都保的程序是正確的:旋轉并移去瓶蓋后,一手拿都保,另一手握住底蓋,先向右轉到底再向左轉到底,聽到“咔”一聲,即完成一次劑量的充填,然后含住吸嘴開始吸氣。
既然操作是正確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張奶奶的哮喘沒能很好控制呢?原來,張奶奶聽醫生說吸入激素能很好地控制氣道炎癥,緩解癥狀,就非常希望每次吸入都保的時候都能盡量地把藥粉吸干凈,在吸入時,不是深深吸氣后憋氣,而是口含都保連續吸呼三四次,認為這樣多吸幾次能把藥吸盡,以免浪費。
醫生告訴張奶奶,使用吸入激素是希望藥物能夠進入氣道作用。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使用都保之前,先把其搖勻,輕輕地呼出一口氣(勿對吸嘴吹氣),再將吸嘴含于口中深深地吸一口氣,吸藥后約屏氣5~10秒再恢復正常呼吸。由于每次噴藥的時候有一部分藥會停留在口腔,所以患者每次吸入之后要用清水漱口,把殘存的藥物量降低到最低,減少噴藥之后局部的不良反應。
張奶奶回家后按照醫生教的方法吸入藥物,胸悶、喘息的癥狀沒多久就緩解了。通過這次經歷,張奶奶也知道了,都保效果好,但掌握正確的吸入方法很重要,只有用法得當藥物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編后:得了病的人都希望“能去根兒”,但實際上很多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哮喘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哮喘不可根治,但經過規范化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哮喘患者可以更新認識,規范治療,過上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小資料
肺功能檢查
哮喘患者應該不會忘記醫生總是建議其做肺功能檢查,這是為什么呢?肺功能就像人們體檢時抽血查肝、腎功能一樣,也需要監測。不同之處是肺功能檢查不用抽血,而只要“吹吹氣”。當然,吹氣可不像平常呼吸那么簡單,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有節律、盡全力吹氣,否則會影響醫生判斷與治療。通過肺功能檢查,可協助診斷諸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間質纖維化等相關疾病,還可以觀察病情變化,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后。
肺功能檢測指標主要有“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氣道峰流速(PEF)”。一般來說長期、反復發作哮喘的患者這些指標則會逐漸下降。所以哮喘患者做肺功能檢查旨在監測哮喘是否急性發作、哮喘控制得好不好以及哮喘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