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腫瘤已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殺手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的癌癥患者約為1600萬,而每年死于癌癥的人數約為720萬。據統計,在一些發達國家和我國的大中城市,癌癥已成為居民的首要死因。
關于如何抗癌,人們還存在著諸多誤區。根據多年防癌抗癌的經驗,我得出了一道防治癌癥的方程式:(個體治療+健康生活)×理財=科學抗癌。
癌癥防治“方程式”
【治】不強求“高難度”技術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涌現出了許多治療腫瘤的新手段,如靶向藥物治療、微創外科、基因治療以及伽瑪刀,等等。最“新”的技術就一定最“有效”嗎?其實,對于新技術不論是濫用還是排斥都是不可取的。關鍵在于是否“以患者為本”,提供廉價、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回歸醫療存在的價值本原。
癌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所以,很多醫生在治療上都秉承對癌細胞 “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過度治療”理念。但有時候,“高難度”手術或新技術對患者幾乎沒什么好處,甚至導致“瘤去人亡”的后果。
我一再強調,在提倡‘帶瘤生存’的今天,治療更應注重的是能讓患者活多久、活得好不好?癌癥是很難用單一的治療方式治愈的,需采用“雞尾酒”療法,即把現代的新技術與放化療、傳統的中醫藥等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最大程度提高療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復發轉移的幾率,將癌癥變成像糖尿病、心臟病等普通慢性病一樣,讓它們在體內與人“和平共處”。
癌癥治療沒有萬靈丹,聽信各類廣告宣傳的某種“高新技術”、“國際頂尖醫療”治愈癌癥僅是個美妙的幻想,最終落入上當受騙的圈套。
【防】把“健康”拴在自己身上
常言道,“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但是,為什么會讓羊逃掉,是不是我們一開始就疏忽大意了呢?而對于威脅生命的癌癥來說,它是不允許我們“亡羊補牢”的,所以預防才是“王道”。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把健康拴在自己身上。
預防癌癥應該從飲食起居、自身防護入手,彈好“三重奏”:一、在腫瘤尚未形成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二、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注重康復治療,通過規范化的診治方案,對癌癥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提高腫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面對日益泛濫的各種“飲食防癌”說,我認為,參考防癌食譜選擇吃什么、不吃什么對腫瘤防治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了營養搭配、均衡飲食,吃飯的時候更要講究“細嚼慢咽”。此外,每年的防癌體檢非常必要,如果身體出現癌癥的跡象,要及時到醫院確診,以便得到科學的、系統的防癌指導。
【價】醫生就得為患者“理財”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而癌癥治療的高額費用,往往也令許多家庭因病致貧、人財兩空。 所以,我認為“學會為患者理財”應當作為腫瘤醫生對自己的基本要求,使患者能有錢做持續的治療,帶著腫瘤長期生存下去。
“好的治療不一定貴,就像貴的治療不一定好。”我帶領的腫瘤團隊每年收治的病人近7000多人次,平均每人次的費用僅約為1萬元。這說明,癌癥是可以通過有效、廉價的綜合治療方法來控制的。
此外,鼓勵患者參與新藥的臨床研究也是合理“理財”的重要方法。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人認為試藥就是拿自己做實驗很危險。但是,有些晚期惡性腫瘤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試藥不僅給患者提供了一次免費治療的機會,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愈或提高療效的機會,而且新療法可能比標準療法更安全、更有效。因此,萬不得已之下,“試藥”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10條癌癥預防的“金措施”
1戒煙吸煙是很多疾病的患病危險因素,有20%~30%的癌癥與吸煙有關,特別是男性肺癌,與吸煙數量及年數成正比。煙霧中的煙焦油、尼古丁、亞硝胺類等有害物質具有致癌啟動性,不通風環境煙霧可使被動吸煙人患肺癌風險增大。
2了解家族疾病風險臨床中,約5%~10%的腫瘤與遺傳有關。癌癥不會直接傳染,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癌癥與遺傳有密切關系。當然惡性腫瘤遺傳現象的存在,并不是說父母像遺傳外貌特征一樣把腫瘤直接遺傳給兒女,遺傳的僅是對惡性腫瘤的易感性。有調查表明,乳腺癌、卵巢癌、腸癌是遺傳比例最高的三大腫瘤。
3增加新鮮水果蔬菜攝入不新鮮的食品中多含有亞硝胺,而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同時水果中的果膠、黃酮等物質具有防癌作用。
4每年看1次醫生,而不是看病癌癥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治愈率可達80%以上,而中晚期的治愈率只有10%~20%。這條建議的意義在于,提醒大家不要有病了才找醫生,即便沒病,也應該至少每年1次找醫生溝通自己的身體狀況,或者到醫院做1次全面體檢。
5減少油、鹽消耗,飲食力求清淡清淡意味著少油少鹽,鹽能破壞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層,使胃黏膜的屏障機能喪失,致癌物質極易入侵造成胃癌的發病率提高,所以腌臘食品也要少吃。
6運動有規律運動防癌已成共識,通常的建議是:強度不需太高,別把運動當任務,要有規律,能夠堅持,不能有壓力,這種運動方式最能提升免疫功能。
7接種乙肝疫苗乙肝有著明顯的病情演變過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臨床上,9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預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因此,預防乙肝實際就是防肝硬化、肝癌。
8避免濫用酒精、處方藥物、快餐酒精、處方藥物和快餐的過度食用或濫用會造成很大危害,正如暴曬日光一樣。
9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替代治療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核心是“替代”,即補充作用,缺乏的人需要補充,不缺乏的人應用雌激素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因為過量的雌激素會打亂身體內分泌平衡,引起不良后果,如乳房脹痛、腹部酸脹有下墜感等,甚至增加患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風險。
10了解癌癥報警信號癌癥早期幾乎沒有什么癥狀,或者癥狀和普通疾病類似,不好發現。但癌癥也并非一點征兆都沒有,若發現身體出現腫物,且逐漸增大;乳房內腫塊或乳頭排出血性液體;有吞咽梗阻感或胸骨后燒灼感;干咳或痰中帶血;便血或排便異常;無痛性血尿;進行性加重的頭痛,特別是伴有嘔吐及視覺障礙;持續性聲音嘶啞;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潰出血;不明原因的進行性體重減輕等“報警信號”,要進一步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