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達到54.4萬。搶救心跳驟?;颊呱狞S金時間是心跳停止后4~6分鐘,因為心跳一旦停止,血液循環就會停止,細胞就會出現缺血缺氧,其中腦細胞尤其脆弱,缺氧超過6分鐘就會出現不可逆死亡。顯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120急救車很難及時趕到。因此,普通公眾學會一定的心肺復蘇術,對挽救危重患者生命非常有意義。
先胸外按壓,再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術實際上包括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3部分。以往搶救經驗表明,存活率最高的是那些在開始時就接受胸外按壓的患者,胸外按壓,是這類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的關鍵。因此,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作出更新,將心肺復蘇“A-B-C”(即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步驟調整為“C-A-B”(即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這就縮短了開始進行胸外按壓的時間,實質上是將胸外按壓的重要性加以強化。
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按A-B-C順序,現場施救者開放氣道、口對口呼吸、放置防護隔膜或其他通氣設備都需要一定時間去完成,這就導致胸外按壓延誤,而C-A-B順序,能使胸外按壓開始的更早,通氣延遲時間更少;其次,A-B-C順序中,先開放氣道和進行人工呼吸這兩項,對現場施救者而言實施起來相對困難(尤其是和胸外按壓相比),加之其他一些客觀因素,對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的施救者,實施起來更為困難。相反,如果一開始就進行胸外按壓,則可使更多心臟驟停者及時得到人工循環支持,促進氧氣更快分布到大腦和心臟,有利于搶救成功。可見,新的心肺復蘇法是值得推廣的。
按壓頻率、幅度有要求
此外,心肺復蘇時,有效的心臟按壓要求用力和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