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蝸居》而紅遍大江南北的演員張嘉譯,最近又在熱播電視劇《借槍》中飾演了因生活窘迫而到處借槍、籌措情報費的地下黨員熊闊海。但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許多觀眾發現,張嘉譯走路總是搖搖晃晃,背有些微駝,一副松松散散的樣子。有觀眾質疑:“革命者不該這么走路,這個樣子看上去太欠扁。”
其實這并不是張嘉譯刻意設計的,他從22歲開始就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因此走路時脊柱直不起來,老是有點兒駝背。“每天早上拍戲得提前半個小時起來,用特別熱的水往脊椎上淋,要不疼得沒法拍戲,有時候戲量大就得靠吃止疼藥?!睆埣巫g這樣解釋道。
強直性脊柱炎等于“半個癌癥”?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很古老的病,人類已經跟它搏斗了幾千年。長期以來,由于治療手段缺乏、難以治愈、致殘率高而被稱為“半個癌癥”。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風濕病范疇,常見于16~30歲青年人,早期表現為腰痛,隨病變發展可能導致駝背、跛腳等畸形或殘廢,多數藥物療效都不理想。而且,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會大大增加患者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并且有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危險。
目前沒有能夠把強直性脊柱炎治斷根的偏方、秘方,所謂“斷了病根” 的個別傳奇病例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強直性脊柱炎,越是宣稱“效果好”的偏方,越有可能摻有激素等成分,患者千萬不要輕信。
“定點爆破”消滅罪魁禍首
生物制劑——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治療風濕性疾病是近10年來風濕病診治領域的重大突破和進展。比起傳統的治療方案,生物制劑療法可以像“定點爆破”或“生物導彈”一樣,“炸死”腫瘤壞死因子,阻止它們擴散蔓延,甚至能使骨關節的損壞情況得到逆轉。對于一些病情較重、應用其他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應屬首選。
生物制劑療效良好,不良反應小,但治療費用相對較高。而且,生物制劑療法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用。比如晚期患者,即使用了生物制劑也是不可逆轉的。
患者應學會“站、坐、臥”
除了規范用藥,患者也要注意配合自我保健和鍛煉,從一定意義上說,自我保健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注意。
1.站立:頭保持中位,下頜微收,肩部自然放松;腹略內收、雙腳與肩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2.坐位:盡量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后靠,腰背緊貼在椅背上休息;
3.臥位:常睡硬板床,宜仰臥,側臥輪流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墊枕,每日晨起或睡前可俯臥5分鐘。
多進行頸部、胸、腰椎各個方向的前屈、后仰、左右轉動等活動,以及深呼吸和擴胸運動。為了保持髖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髖、膝關節的攣縮畸形,還應經常進行下蹲等活動。
實習編輯/陳靚
編輯/張宇 zhangyu@jtyy.com
專家提醒: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有些患者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特別是腰僵、腰痛3個月以上經休息不能緩解,或者反復發作的膝關節痛,都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