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學界和媒體的大力宣傳,人們對口腔保健的意識逐漸加強。現在城市人每天刷牙2次的已占70%,比過去有大幅提高。但是,您刷牙的方式正確嗎?僅僅靠刷牙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口腔問題嗎?您是不是正在納悶:自己明明每天刷牙,可還是患上了口腔病呢?
齲病和牙周病是最常見和多發的口腔疾病。齲病又名蛀牙,其發病原因就是牙菌斑(細菌在牙面形成膜狀物)和附著于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導致的。齲病若不治療會形成牙神經炎和牙根尖炎,出現難以忍受的自發痛、夜間痛、放射性痛和咬東西痛,甚至形成殘冠和殘根,乃至拔除。統計表明,我國有2/3的人患有牙周疾病,35歲以上牙周病發病率更高。出現這種現狀,令人非常遺憾。因為事實上,只要認真進行口腔維護,牙病完全可以避免。
刷牙——推薦“333法”
刷牙是清除牙面和牙間隙軟垢、食物殘渣和牙菌斑的最基本措施,也是保持牙齒和口腔清潔最有效的方法,同時還是預防牙周病和齲病的關鍵。刷牙方法雖然簡單,但要達到既刷凈牙齒,又不引起牙齒損害,還需認真對待。
目前醫學界普遍推薦“刷牙333法”。即每日3次,飯后3分鐘刷牙,每次3分鐘。其實不管怎么說,保持牙齒干凈才是最終要求,如果達不到每天3次,最少要早晚各刷1次。
此外在刷牙方式上,記住應手握牙刷沿牙縫隙進行豎刷牙,不能拉鋸式地橫刷,否則時間久了會引起牙頸部缺損。刷牙時尤其要注意刷牙齦邊緣與牙縫隙部位,因為此處容易被忽視,且難于刷干凈。在開始刷牙時為驗證刷牙效果,可用菌斑顯示劑染色來協助刷牙。
牙線——清除“衛生死角”
很多蛀牙都是從牙縫開始的,然而牙刷只能清潔牙齒的內側、外側及咬合面,無論牙縫多大,牙刷都不能完全清理干凈牙縫中的牙菌斑。所以每日刷牙的工具,除了牙刷之外,還需要牙線或是牙間刷。牙線和牙間刷是刷牙的主要輔助用品,它們能有效清除牙刷無法觸及的“衛生死角”。
牙縫小的人可使用牙線,而針對齒縫較寬,裝戴牙齒矯正器、牙橋或根管治療的使用者,牙間刷更能有效幫助清潔牙齒。牙間刷是一種很小的小牙刷,刷頭是用細的尼龍絲加上不銹鋼絲卷繞而成,刷頭一般會有幾種不一樣大小的尺寸,用以適應不一樣的齒間距或用途。
牙簽也可剔除牙間隙的食物,但不能清除鄰接面牙菌斑。由于牙間隙呈三角形,應使用橫斷面呈三角形的牙簽以清除牙齒鄰接面牙菌斑,由于牙簽使用不當可刺傷牙齦組織,因此盡量少用牙簽。
漱口水、口香糖——只是輔助用品
不管廣告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其實漱口水和口香糖都只是清潔口腔的輔助產品。漱口可以去除口腔內部分食物殘渣,通過漱口可將口腔內牙面、牙齦表面或牙縫中部分殘留物漱掉,起到清潔口腔作用,但漱口不能清除牙菌斑。
有牙周炎時,可借助漱口藥水,如含洗必泰漱口藥水等,來減少口腔中致病菌繁殖,以達到預防牙周病和齲病等口腔病的目的。餐后和零食后咀嚼口香糖,通過咀嚼可使唾液分泌明顯增加,而唾液有潤滑和清潔作用,從而減少口腔內食物殘渣滯留,所以漱口水和口香糖對維護口腔健康有一定作用,但僅靠它們而不刷牙,不可能保證口腔健康。
洗牙——牙齒的“大掃除”
如果說刷牙是日常的例行清潔的話,那洗牙就是在為牙齒做“大掃除”了。
調查發現,認真刷牙可刷掉85%的食物殘渣,這些未刷干凈的食物殘渣鈣化后形成牙石,而一旦牙石形成就不可能通過刷牙來去除了,洗牙是去除這些牙石及菌斑、色素的主要方法,也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炎的有效途徑。
洗牙不管對于早期和晚期牙周炎都很重要。由于牙周炎在早期僅有牙齦出血,很多人不去洗牙只是自服消炎藥,但長此以往就會引起牙齒松動和脫落。很多鄰面齲病都是在洗牙過程中發現的,可見洗牙對于齲病的檢出也很重要,因此定期去醫院洗牙和檢查對減少牙周炎和齲病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洗牙并非可以頻繁進行。一些愛美的女性朋友為了牙齒美白就不停地進行洗牙,這是非常不對的。我建議,健康人每年做1次口腔健康檢查和洗牙即可;牙周病患者和口腔衛生差者,每半年做1次洗牙和口腔檢查。洗牙最好去正規醫院,且要注意洗牙器械嚴格消毒,切勿用不合格洗牙產品或器械,以免傷及牙齦引起感染。
總之,堅持有效刷牙,飯后漱口,使用牙線、牙間刷及含氟牙膏,定期洗牙,所有這些措施一起“總動員”,一定可以明顯減少牙周病和齲病等口腔病的發生,以保持口腔健康。愿健康的牙齒伴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