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秘訣:好心態 愛嘮叨
美國研究人員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揭開了他們的長壽秘密: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心平氣和。北京曾對1000多名“抗癌明星”進行調查,大多數人認為能活下來的原因就是心態好,一旦精神崩潰,那就全完了。可見,心態對長壽的促進作用不分中外。
“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遠勝過任何好醫生。它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延緩衰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病專家周玉杰教授說,開朗的人免疫力往往比敏感者強。平日里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你的身體發生變化。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癥狀;憂傷時會使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欲減退;恐懼、說謊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
家里有個愛嘮叨的人,會讓人叫苦不迭。但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楊金生認為,嘮叨其實是一種養生之道。他認為,嘮叨能調動記憶功能和語言表達功能,還能鍛煉腦細胞。
經常說話的人,能使口腔肌肉和咽喉得到鍛煉,有利于保持耳咽管的通暢,使耳朵內外的壓力保持平衡,對于耳鳴、耳聾有保健作用,說話時帶動眼肌和三叉神經運動,還可防止老花眼、老年性白內障等。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2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摘自《云南老年報》文/葉潔斯)
老人口干 消除有方
很多老人經常覺得口干,沒有唾沫,或者唾液稀少。醫學上稱其為生理性口干,認為這是由于老年人口腔腺體的萎縮,唾液分泌減少所致。專家指出,要想改變上述癥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飲食干稀結合:吃飯時盡量多喝湯湯水水,注意不宜過咸,避免辛辣食物。
多吃帶酸味的新鮮蔬果:如山楂、杏、獼猴桃、草莓等,它們都含有豐富粗纖維,咀嚼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刺激唾液分泌。有胃病或胃酸分泌過多的老人不建議采用此辦法。
口嚼枸杞:枸杞味甘性平,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安神生津,對緩解口干有一定功效。每天晨起和晚睡前,可嚼服約10克枸杞,或將10~30克新鮮枸杞用水煎服。
常做“生津操”:每日清晨洗漱后和晚上睡前,用舌尖微頂上腭,幾分鐘后有津液涌出,待充滿口腔后用舌攪拌數次緩緩咽下;或在閑暇之時,用舌頭繞觸口齒,待口內唾液聚滿,徐徐咽下。
常含棗核:吃完棗后將棗核含在嘴里,也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吞津咽液還可以緩解皮膚干燥、便秘等癥狀。
老人口干除了以上所說的生理性口干外,還有病理性口干,如糖尿病、肺結核、貧血、甲亢、慢性咽炎、更年期綜合征及維生素C缺乏等。所以,如果口干長時間得不到緩解,應盡快找醫生診治。
(摘自《老年時報》文/常亮)
刮眉握拳 緩解心煩失眠
如果你神經衰弱、心煩失眠,甚至頭痛眩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陳明建議,可每天抽出少許時間刮刮眉、握握拳。這兩個小動作可以按摩到攢竹穴與勞宮穴這兩個穴位,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煩躁情緒。
攢竹穴位于眉毛內側眉頭處,臨床上通過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療頭痛、眉棱骨痛、目赤腫痛、目視不明、眼睛疲勞等常見疾病。學生眼保健操中有一節就是指壓按摩攢竹穴。
勞宮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處(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按摩勞宮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臨床上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采用揉擦方式按壓,每穴按壓5分鐘,每天2~3次。對于手掌心的勞宮穴,也可借助筆帽等鈍性物體進行按摩,左右手交叉進行。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建強)
點完眼藥水
要按按鼻淚管
天氣干燥,很多人增加了點眼藥水的次數,患有青光眼和干眼癥者也時常要點眼藥水。提醒大家,點完眼藥水別忘了輕壓鼻淚管。也就是說,點完眼藥水后,要輕壓眼角內凹側至少1分鐘。因為,眼球表面容積有限,而淚液由鼻淚管排掉的速度很快,輕壓眼角內凹側可以增加眼藥水與眼球表面的接觸時間,也減少藥水經鼻淚管進到咽喉的機會。另外,滴眼藥水一次一滴就好,滴太多眼藥水沒有必要。
(摘自《當代健康報》文/趙小年)
走蟹步,緩解腰腿疼痛
很多老年人走路時間一長,就會感到腰酸背痛。最近,一種被稱為“螃蟹步”的運動方式在日本流行起來。所謂的“螃蟹步”,就是像螃蟹那樣橫著走,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老年人腰腿疼痛的癥狀。
據了解,在人體大腿的內側有一處肌肉群,約占大腿斷面面積的25%。如果這個肌肉群的機能出現衰退,就會引起腿部的各種問題。加之很多老年人走路姿勢不正確,膝蓋向外,腿分得很開,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由于腿部關節受力不均而導致的各種疼痛。但正常的走姿卻又很難鍛煉到這個肌肉群。
而模仿螃蟹橫著身子走,則可以使這一肌肉群不斷拉伸和收縮。堅持鍛煉,可以有效緩解腿部及關節酸痛的癥狀。同時,老年人在橫跨步時,還可借助扭動腰部舒展背部肌肉,緩解背痛。
“螃蟹步”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有講究。行走前,雙腳的腳后跟應向外45度展開,同時慢慢吸氣,膝蓋也要向著腳尖方向慢慢扭動。然后一邊吐氣,一邊慢慢橫著邁步,邁一步所用的時間最好在3秒左右。
老年人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每天的運動量,時間不要太長。運動時要穿柔軟的運動鞋或布鞋。
(摘自《大河健康報》文/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