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志剛,58歲,面黑,中國和平出版社編輯,北京市民盟盟員,有一雙望穿天下萬卷書的深眸,一幅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
劉福生,58歲,面黑,一對劍眉、一張乜斜天下的好嘴和一顆不成大事毋寧死的雄心。
他們都是長城協會的會員。
在一次長城協會的聯誼會上,老劉說他們那疙瘩的孩子們沒書看,整個縣都沒有一個圖書館。老舒愁在心頭,他找了一幫文友連湊書帶湊錢,整了3225冊書刊,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他們驅車遼寧省綏中縣,捐給該縣永安堡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們。劉福生承包了這里的好幾座大山,有殘長城逶迤在上面,光敵樓就有好幾十,歷史典故數不勝數。文友們在他的帶領下在山上逛得壯懷激烈、慨然萬千,發誓要讓這里的孩子們出息了,否則枉負了這疙瘩雄光萬丈的人文氣息……
滿腹學問滿腹悲憫
捐書活動的倡導組織者舒志剛正在深情地望著得到新書,幸福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們。
他默默分享著孩子們的快樂,他感到近一年來他的辛苦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同時也不無遺憾地想:3000冊,對一個鄉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太少了,太少了。還有更多的孩子,只是因為貧困,就被剝奪了讀書的快樂……
就在剛才,全校師生已在操場上列隊歡迎。耿校長代表全校師生感謝北京人的捐助,激動人心的贈書儀式開始了,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把一捆捆圖書搬上二樓圖書室,然后打開,放到已準備好的書架上。不少孩子已等不得了,邊拆包邊迫不及待地翻看著,議論著:“這本書我想看!”“哇,這本更好看!”“這套書太棒了!”“我要這本!”一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舒志剛的眼淚禁不住大顆大顆地就掉了下來……
舒志剛筆名“志鋼”“予心”,喜讀書、旅游,參與保護長城、濕地、野生動物的活動,是京城著名的環保倡導人和隨筆作家。上世紀90年代,他偶然發現農村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缺課外書可讀,從此,其生活中又增添了為這些孩子捐助圖書的內容,至今已13年,陸續捐書約3萬冊,幫十幾所學校的師生讀到了課外書。經過多年實踐,他認為這種民間自發捐書的公益行動簡便易行,完全可在社會上大面積鋪開,并有多重積極的社會效益。他的最愛是閑暇時光貓在家里讀書,特別是雨中癡讀,伴著淅淅瀝瀝的聲響,有一種羽化而登仙的超凡感。一本好書在手,他甚至可以幾天幾夜不出門,這也是他為這里的讀不到書的孩子們淌下淚水的緣由。
愛孩子 愛生活
景慶齡背靠殘長城伸展雙臂,無以言狀地舒坦。
景慶齡手持鞭子作勞作狀,眼看著乖乖的驢兒在磨盤邊轉圈兒,就像望著九大行星圍著太陽繞圈一樣博大而神圣。
老景是一個特別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特別容易激動的人,更是一個特別容易得到滿足的人。她時時感嘆身邊生活的美好,家里的月季花開了,天上下雨了,家里的小貓吃飽了舒服地躺地舔自己的小爪,老景都會生出一種無名的興奮?;ㄩ_,她想到孕育之美。下雨,她想到潤澤之美。小貓舔爪,她想到富足之美。她從北京安貞醫院退休后,在家屬院里給人家幫忙值班,每個月只有500元的收入,她毫不猶豫地就拿出一個月的收入捐了書。她無數次想到,孩子們得到書后將會綻放怎樣一張張驚喜的笑臉。500元送給幾百個孩子一點希望和驚喜難道還不值嗎?
剛才,她一下車,就沖上去和孩子們握手甚至擁抱,??!我太愛你們了!……
長城·日出·紅歌
月明星稀,劉福生帶我們上他的山上看長城。
腳下磕磕絆絆,天上的啟明星閃閃爍爍,老劉怕人們掉隊,自始至終走在前面,用紅歌指導著人們的前進方向,“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只覺得、心眼里頭熱呼呼……”
越來越高了,人們已經汗水淋漓,開始有人掉隊了。
“受不了了,老景已經累哭了!”有人在后面喊。
“只有五分鐘就到頂了!”老劉喊,然后唱: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終于成功登頂了,人們各自占據有利位置拿出自己的照相機和DV,要留下太陽噴薄而出的那一刻激動。
一片很大、很大的云彩,它的邊沿微微發紅。太陽是不是在云彩的后面?人們互相問,誰也說不清楚。
突然,有人大叫,“看??!太陽出來了!”
果然,太陽像激光筆打在墻上一樣,亮起一束光芒,云彩的輪廓在陽光的描邊作用下越發清晰,像是一頭張開大嘴的雄獅?,F在,我們大家齊唱“東方紅”,老劉高聲領唱:東方紅——無人跟唱,似乎太正式、太莊重了,沒有萬千響器作前奏,唱不出勢頭。老劉旋即改唱“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一個人唱,兩個人唱,眾女士慢慢作和,眾男士也尋著曾經的感覺跟上來了,音域寬了不少。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你的偉大思想永遠照我心……”聲音越來越大,有人唱,有人哼,唱不出來并不妨礙抒情。歌聲在古長城上回蕩,托起了東方一輪冉冉的朝日,一茬人的情結??!
58歲的劉福生說自己是“毛粉”和“紅歌迷”,說那個年頭兒過來的人,甭張嘴,一張嘴,連話帶歌,跟頭骨碌地就往外溜達,全是通紅通紅的……
鼎樓之絕世忽悠
永安堡鄉被長城所環繞,放眼一望,可以數出32個敵樓,壯哉!
眼前是一座搖搖欲墜的敵樓6f1209cfcfb3e1e6e8a93379ee52d15e,由于嚴重的風化以及人為的破拆,只有三個角還連接著地基,中間已經洞開。
“你們看看,這像不像羅馬柱”,老劉指著三條腿狀的敵樓說。
我腦子里嗖一下子,靈感噴涌而出,趕緊招呼老劉過來。
“像不像一個鼎?鼎者,國之重器也。聽說過沒有,奧運的時候,人們研究來、研究去,最后還是用一個光芒萬丈的大方鼎作為泱泱中國的形象物放在中華世紀壇上供外國人瞻仰。
“好像有這么回事。”老劉回答得很勉強。
我告訴你,你不是承包了這里的旅游嗎?這個敵樓就是你的爆破點,一切關于小岔口長城的包裝炒作就從這個敵樓開始。如果從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