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化的新聞報道在目前的電視業界中已成為一種常態。本文探討了電視新聞的故事化手法的合理性和敘事策略。
【關鍵詞】電視新聞 故事化 敘事 真實性
所謂新聞故事化,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富蘭克林曾對其做了界定:“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突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①在電視新聞中,故事化的敘事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多。
一、電視新聞故事化及特征
綜觀全國的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的《講述》、《人與社會》、《道德觀察》以及《社會記錄》等都是以故事為核心的節目。省級衛視中,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在2005年元月開播不久后便創造了收視率穩居全國衛視收視前十位的“收視傳奇”。此后,一批風格類似的欄目在各級電視臺相繼出現,如安徽衛視的《天天故事會》、河北衛視的《天下故事會》、山東衛視和四川衛視的欄目則為同名的《天下故事》等,此外,很多地方電視臺也開有以《城市故事》、《真實故事》、《背后故事》等為名的欄日。形形色色的故事化新聞欄目日漸火熱的同時,新聞聯播中也大量使用了故事化的手法來表現典型人物的報道方式。一時間,新聞故事化成為在電視熒屏上遍地開花的一種電視新聞敘事模式。②
傳統的電視新聞往往只提取重要的信息,提煉重點,只有骨架而忽視細節,這種報道方式,在注意力資源稀缺的媒介環境下必然喪失競爭力,從而威脅到媒介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有學者認為,新聞故事化是電視新聞發展的潮流,也是爭取收視率的自我救贖。③故事化的敘事善于利用電視的優勢——多重視聽元素,來重現人們生活中的某個場景,捕捉新聞中人物閃光點或帶有爭議性一面,在敘述過程中可以議論或者暗含評價,表達出傳者的情感或意見傾向。因此,它無論用于新聞欄目還是評論欄目,都不失為一種有益的補充。
總的說來,新聞故事化的出現是新聞業自身發展的規律——要贏得受眾,就必須選擇受眾所愿意看的方式。
二、故事化電視新聞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真實性
在真實性方面,部分學者認為認故事化的敘事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新聞的真實性,刻意追求情節性和“情景再現”,與新聞的客觀性背道而馳,因為無論如何“再現”的情景都是經過人為安排的,存在這諸多主觀因素。
隨著電視新聞的故事化日益成為新聞制作的一種“常態”,此類節目也大量出現,節目質量參差不齊。一些節目片面追求收視率,夸大情節,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讓受眾對這種節目形態產生負面的態度。那么這種故事化新聞是否因此被貼上了“主觀”、“易失實”等標簽呢?
不妨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電視的畫面語言賦予了電視真實性的基礎——“眼見為實”,它擁有比報紙和廣播更好的優勢。在生活中捕捉鏡頭,更容易讓受眾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加上人物同期聲的合理運用,使受眾對時空場景的認知加強,受眾可以直觀地把畫面還原成真實現實。故事化新聞正是長于這種鏡頭語言的組合和應用,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從生活場景中找尋其本真的戲劇效果,而非導演安排式的真實。
凡是故事就必有情節跌宕,就有人物沖突,自然就有多元價值觀和利益的碰撞,記者編導們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在故事中表達出自己的態度或評價。有些欄目通過主持人的評論來表達,如《傳奇故事》,而更多的時候則暗含在節目本身。無論受眾持何種態度,總會受到這些公開表達或者隱含的態度的影響。因此做故事化的新聞,也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道德素養,該弘揚什么,反對什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
2、時效性
作為故事化的新聞,其制作特點決定了時效性上的短板??梢杂脕碜龉适碌男侣勍皇菚r效性要求很嚴格的新聞。重大新聞也不適合用故事的手法來表現。故事化新聞的選題往往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情,故事性和人情味才是其優先的訴求。
3、選題策略
有人說,故事化新聞如果選題選好了,就成功了一大半。這句話體現了選題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片面追求收視率,就容易在選題上把握不準,會使節目成為黃色與暴力的“集散地”。有些故事類新聞節目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常以黃色新聞和花邊新聞價值取向作為選題的依據,④注重犯罪、暴力、丑聞、流言、離婚、性等問題,在節目預告中反復強調和鋪陳事件的迷離、曖昧與異常,突出和挖掘新聞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轟動性與奇異性,影響受眾的收視選擇。這種新聞故事化必然導致媒介社會責任的缺失與公信力的衰減⑤,最終使得受眾不再觀看這類節目,得不償失。
故事化新聞的選題往往是老百姓身邊可能遇上的事情,因此需要一定的代表性。好的選題要具備曲折性、沖突程度、顯著性、異常性、人情味等。對于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題材,也可以通過選取一些小人物的特定人生經歷來折射。一個好的選題確實很難找,這要求電視工作者既能深入生活,了解普通民眾細枝末節的生活場景,又要能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考量紛繁復雜的社會事件,從中選取合適的故事,藝術地進行加工,才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并帶來經濟效益。
三、故事化新聞的制作技巧
1、善用視聽元素
故事化,也就是把文學敘事等表現手段引入到電視新聞中。電視是一個“會說,會唱,會笑,會哭”的綜合體,電視傳播符號聲形色兼備的特性決定了它具有其他傳播媒介沒有的優勢。因此制作新聞節目故事時,應該充分考慮視聽元素的表意功能。運用好鏡頭語言和各種聽覺元素——同期聲、現場音響、畫面解說和主持人適時的點評等,這樣,有助于表達更多的信息,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2、敘述手段多樣化
說故事和寫文章一樣,也要有敘事方法??梢杂脮r間順序,邏輯順序來鋪陳,也可以靈活運用倒敘和插敘來組合畫面進行表述。
巧妙地運用懸念的設置刺激受眾的收視欲。所謂懸念,是指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的一種積極手段。它包括“設懸”和“釋懸”兩個方面。前有“設懸”,后必有“釋懸”。通俗地說,它是故事發展中間只亮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點破,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⑥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故事化新聞受到一些受眾喜愛,但是電視臺之間盲目跟風使得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量節目形態相似,內容單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只局限于家長里短的故事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收視率,但是最終受眾也會厭倦。如果能把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服務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融入到節目中,增強可看性、娛樂性,豐富節目的內容,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賱⒘?,《新聞的故事化問題研究》[J].《新聞天地》,2011(7)
②黃雯,《電視新聞故事化存在的問題探析》[J].《新聞界》,2009(2)
③婁庶明,《探析電視新聞故事化傾向》[J].《青年記者》,2009(5)
④孔凡康,《淺談電視新聞的故事化》[J].《青年記者》,2008(33)
?、菝侠^恩,《電視新聞故事化的得與失》[J].《新聞愛好者》,2007(22)
⑥連武,《電視新聞專題節目故事化探析》[J].《福建藝術》,2008(6)
?。ㄗ髡撸喊不沾髮W新聞傳播學院09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