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獨立戰爭是美國歷史上乃至世界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場戰爭,特別是通過這場戰爭表達出的思想影響至今。在這場革命中,美國新聞傳播事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戰爭中,新聞報人充分利用媒體,發表了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字以激發當地人民獨立意識的覺醒和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的斗志。在戰后,它所引發的對言論出版自由的討論使人們對于自身的權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且以法律形式確認了新聞自由在美國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基礎。事實上,美國在法律上對新聞自由的確立為世界其他國家制定保障公民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法律也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依據。
【關鍵詞】獨立戰爭 新聞傳播 言論出版自由
美國歷史學家萊基曾經寫道:“美國革命是干勁十足的少數人造成的,他們成功地調動猶豫和動搖的多數人走上了他們并不怎么向往的道路,并逐步把他們引導了一個無從后退的立場。”雖然說法有些偏激,但是就北美報業對獨立戰爭的作用而言,還是很中肯的。在這場風云激蕩的歷史進程中,北美報業從最初只報道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前的過時外國消息,逐漸發展成提供生氣勃勃、引人入勝同時具有戰斗力的新聞報道事業。在經過了戰爭的洗禮之后,美國新聞事業進入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一、戰爭宣傳家
在美國,有一種人被稱為“宣傳家”,他們懂得要在獨立戰爭這場不可避免的沖突中取得勝利,他和他的追隨者必須做到:讓人們理解正確的道路,灌輸對敵人的仇恨,動員最廣大的群眾,并且必須將所有問題明白無誤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即使是普通勞工都能明白①。
塞繆爾·亞當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運用社會契約理論,提出如果英國議會仍然否認殖民地的基本權利,那么北美殖民地就完全有理由與其決裂。亞當斯作為一名激進分子經常參加由其父親聯合波士頓另外一些志士仁人成立的“社政俱樂部”。他還經常給由其少年時代的好友本杰明·艾德斯和約翰·吉爾主辦的報紙《波士頓公報》撰稿,宣傳激進思想。
托馬斯·潘恩的《常識》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在這本小冊子中,他提出“北美的國王不像大不列顛皇家畜生那樣殘害人類……北美的法律就是國王。”《常識》啟迪了人們的思維,提高了美利堅民族的自尊心,為北美人民提出了明確的斗爭綱領,把蘊藏在北美人民心中要求獨立的熱情引爆了出來,成為不可遏制的輿論洪流。
這股洪流是由諸多戰時宣傳家們共同組成的。約翰·亞當斯從自由與知識角度切入,他說,“如果人民沒有一般的知識,自由就難以得到維護。人民有天賦獲得知識的權利……”②。帕特里克·亨利這個堅決的反英斗爭者,在第二次弗吉尼亞大會上,大膽地敦促武裝反抗英國。他說:“……如果我們不想得到自由,如果我們要保護那些我們長期從事的崇高斗爭,如果我們不想放棄我們已發誓不達到我們的斗爭應當取得的光榮目標就決不罷休的崇高斗爭,我們就必須戰斗!……對我來說,不給我自由,就讓我死!”這樣激烈的演講詞激發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最終導致《獨立宣言》的簽署。
二、制造輿論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美國獨立戰爭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新聞從業人員成為“不容任何人忽視的力量”。其中有上文提到的《波士頓公報》的本杰明·艾德斯和約翰·吉爾、《馬薩諸塞偵探報》的艾賽亞·托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