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日本發生核泄露事件后,國內“碘鹽能預防治療核輻射”的傳言甚囂塵上。3月14日,坊間有關食用碘鹽能夠減少核輻射傷害的傳言不脛而走,數天之內,“搶鹽”風潮席卷我國大江南北。在整個謠言事件從發生到井噴的過程中,微博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這一便利的信息傳播工具,趨利避害,遏制謠言的傳播?本文對此作一探討。
【關鍵詞】謠言控制 微博 “搶鹽”風波
一、“搶鹽”風波的重要推手——微博
進入大眾傳播時代以來,謠言傳播的速度、規模、社會影響力呈現幾何遞增。根據《謠言心理學》的論述,謠言所具有的特性不外乎兩者:一是在人們心目中謠言所傳播的事件是重要的,二是人們關注的重要事件信息不明確。根據這一論述,我們順著既有的資料探尋“搶鹽”謠言產生的原因。
“搶鹽”謠言最早誕生在紹興地區,但根據媒體的相關報道,紹興出現大量購買食鹽的舉動并不是因為日本出現的核泄漏事故,更不是因為食用碘鹽能防輻射。其實,紹興地區有著腌芥菜的習慣,每年三月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大量食鹽用于腌制食品,這也是紹興一直以來的特色食品。與此同時,恰巧出現的日本核泄漏事故,與紹興當地的風俗習慣發生時間重疊,加之一些有關核輻射危害的傳言在各大媒體反復傳播,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恐慌。
隨著謠言在人際傳播中不斷被扭曲,最終進入公眾視線的謠言變成了:食用碘鹽能夠減少核輻射對人體帶來的傷害;海水已經被日本核電站泄漏的核物質污染,海鹽已經不能夠食用。對未知領域的不確定,加之一些媒體的錯誤引導及民眾中間與日俱增的恐慌,讓買鹽與“防輻射”,“保證身體健康”等字眼掛上了鉤,不知情的公眾信以為真,加入了“搶鹽”的行列,這是本次“搶鹽”風波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回顧“搶鹽”風波,謠言從產生、發酵、擴散、消失只持續了短短5日,卻對大江南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微博在謠言擴散中起到的作用著實令人吃驚。
由于地緣相近,上海繼紹興之后“搶鹽”愈演愈烈,人們或口口相傳,或電話通知但是微博上暫時未有“搶鹽”相關消息出現。經檢索,直至3月15日微博上開始出現“搶鹽”的相關消息,其中福建1人,寧波2人,上海7人。15日下午一點三十四分上海博友@林小蓉_毛毛發布的微博“#東京~日本~地震~海嘯~爆炸#超市里的鹽和紫菜都搶瘋了,海嘯造成的海水污染……”,成為最早有關“搶鹽”的微博信息。
從16日起,微博上有“搶鹽”的相關信息暴增到25033條,其中浙江14247條,占半數以上,其中又以杭州最多,其次是寧波、紹興“搶鹽”的謠言快速擴散。
17日下午,面對“搶鹽”風波在國內愈演愈烈,國家發改委聯合各相關部門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開展市場檢查,堅決打擊造謠惑眾、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等不法行為”。僅一天之后,全國各地的“搶鹽”事態大大緩和。
根據此前商務部在“搶鹽”風波后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到19日除個別地方的小型零售販賣點因運送問題食鹽有短暫缺貨外,其它地區的食鹽供應已經基本恢復正常,至此“搶鹽”風波落下帷幕。
二、微博成為謠言傳播的溫床
微博用戶可以任意發布自己的所思所想,社會話語權進一步下放,如此自由的意見市場甚得民心,但是在“搶鹽”事件中我們看到:微博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成為民意表達陣地的同時也成為不當言論散播的基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篇幅短小,為謠言散播提供了便利
微博之所以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最主要原因在于其碎片化的文本形式及短小的篇幅,微博用戶在閱讀與發布兩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這符合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信息快捷性的需求。短小的篇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原創的增多,盡管很多用戶并不能做到字字珠璣,句句精辟,但是時有“閃光”之作,激發了好事者的“創作熱情”,為謠言的散播煽風點火。同時,微博弱化了以往文本嚴密的規范,碎片化的文本形式,不僅有利于用戶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加便于謠言的散播。
2、交互性強,使微博成為謠言的集散地
微博這一新型的傳播媒介在傳播方式上實現了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等方式的融合,在民意的表達上實現了更高的自由。同時,微博對于上述傳播形式進行了演進,它特有的轉發、加關注和實時搜索功能,意見表達的同時實現了更高層次的互動。但在微博上的這種關注并不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且微博操作簡單,關注用戶之后就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信息,而且選擇關注后,用戶的信息接受是被動的,所有關注對象的更新都會呈現在用戶面前。特別是微博用戶大都處于集體無意識狀態,這正與謠言傳播的無序特點相契合。謠言作為言論的副產品,在成為信息傳播的助推器同時,微博也成為了別有用心者散布謠言的途徑。
三、微博謠言控制問題亟待解決
微博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堅持“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推進網絡文化建設的工作思路,細化工作要求。如何趨利避害,合理利用微博傳播,如何找尋在正常運營和滿足網絡用戶需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將是未來微博發展的關鍵。
1、依法治網,借微博樹立政府公信力
微博的管理需要有法可依,這是實現微博依法治理的根本要求。只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才能為微博的健康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但面對微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足,我們必須保持寬容的態度。微博對于民意表達,監督政府行為有著重要意義。在管理中必須對于紛繁復雜的民意表達保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態度,注重從這些表達中探索樹立政府公信力的新途徑,尋找及時遏制謠言傳播的新方式。
在“搶鹽”相關信息在各大微博平臺中甚囂塵上之時,網友“方宇琦”與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之間的對話,成為了政府通過微博這一新型媒介,樹立政府公信力的典型事件。就在“搶鹽”信息出現在微博平臺上的第二天,網友“方宇琦”在蔡奇部長的微博中留言說:“蔡部長,現在全省在哄搶食鹽,請省領導關注”。兩小時后,蔡奇回復:“請繼偉省長關注?!彪S后,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回復說:“已部署?!?,“鹽會有的,請參閱浙江在線?!币恍r后,蔡奇部長在微博說道:“據環保部門監測,目前浙江全省沒有核輻射影響,食鹽保證供應。望浙江同學轉告?!眱晌皇☆I導的消息發布后,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短短一個多小時時間,已有近1000人轉發或評論。
2、發揮微博的正面作用及時辟謠
傳統媒體應當與時俱進,充分了解新媒介的傳播特性,在各個輿論平臺中建立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傳播途徑,達到自身公信力的延伸。就“搶鹽”風波而言,政府應當利用好微博這種傳播工具,培養“輿論領袖”,占領輿論制高點;在微博平臺上做好與民眾的互動,疏解民眾的疑問,真正扎實的做到服務于民。在本次“搶鹽”風波中,中國鹽業總公司通過微博辟謠的做法,值得借鑒。
17日下午2時許,一個名為“中國鹽業總公司”的微博上出現上述通知,引來了廣大網友“圍觀”。事實上,中國鹽業總公司已于17日上午通過其官網發布了一份緊急通知,強調確保食鹽市場穩定供應。當日下午,中鹽更是通過微博這種形式與網友互動,進一步解疑釋惑。針對某些言論稱海水受到污染將會導致海鹽不安全的說法,中鹽微博稱,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目前海鹽是安全的。該微博同時舉出具體數據稱,鹽在中國的年產量為8000多萬噸,食鹽為800萬噸,中鹽公司的食鹽庫存在3個月以上。中鹽同時預計,食鹽將在兩個星期甚至更短的時間恢復市場供應。這無疑給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所有的擔憂立刻化為烏有。
3、加強微博運營商內部監督
作為擁有中國最大博客用戶群的門戶網站,新浪在履行微博“把關人”義務上走在了各大門戶網站的前列。在新浪微博搜索,用戶名含“辟謠”二字的微博用戶有70位之多,其中“微博辟謠”和“謠言粉碎機”兩個新浪官方認證的辟謠團隊截止“搶鹽”風波前,“微博辟謠”已有235936名粉絲關注,“謠言粉碎機”也有55958名粉絲。
“謠言粉碎機”就本次日本地震事件,特別開辟了“地震特輯”,其中一條針對市民搶鹽風波進行辟謠,發表名為“碘酒碘鹽海帶,全部都是浮云”的博文。博文通過對吃碘鹽、海帶不能防輻射的科學依據、用量的不可實踐性和喝碘酒補碘的危險性進行介紹和分析,告誡網友“千萬不要口服碘酒”。文章最后還列舉衛生部《食用鹽碘含量》、牛津大學物理與理論化學實驗室關于氯化鈉的安全數據等參考文獻,具有可信性,這一辟謠行為也引發上百人轉發。
4、提高國民媒介素養,促進網民自身素質提高
提高國民的媒介素質,加強微博用戶的網絡素養教育刻不容緩,其中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首當其沖。我們必須向受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微博用戶自我價值的實現與中國社會發展的目標是相一致的。只有樹立這樣的觀念,不輕易相信謠言,不參與謠言傳播,才能做到“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br/> 媒介在輿論引導中,應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應該呼吁健康、理性的自由言論,并引導微博用戶自覺抵制消極、帶有情緒化的言論和虛假信息,不給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政府部門也應當探索新的途徑、方式,建立健全輿論引導的新方法、新機制。通過大規模的互動、討論,了解民意,并尋找到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出路。只有政府、媒體、網民通力合作、積極努力,網絡環境才能更加健康。
?。ㄗ髡撸簭V州體育學院體育社會人文專業體育新聞與傳播方向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