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土地革命期間,《紅色中華》發揮著宣傳動員群眾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324期《紅色中華》報中涉及女性的報道進行分析,并且從宣傳報道的形式歸納出該報主要借助口號、社論、樹模范和宣傳畫等形式來塑造女性社會角色形象。
【關鍵詞】《紅色中華》報 女性社會角色 土地革命
《紅色中華》報創辦于1931年12月11日,共出版了324期,后改名為《新中華報》。該報是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府的中央機關報,在革命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紅色中華》報對女性社會角色的定位
隨著國民大革命的失敗和土地革命的開展,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內憂外患,蘇維埃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根據當時社會環境的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塑造了全新的女性社會角色形象。
1、政治權利的“擁有者”
在土地革命時期,人們的思想經歷了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的洗禮,女性的政治權利觀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人已認識到她們擁有和男子一樣的政治權利,能夠像男子一樣保衛國家。另一方面,受蘇聯蘇維埃政府的影響,“男尊女卑”等封建觀念得到洗滌,黨開始賦予女性更多的政治權利,并鼓勵她們爭取和行使政治權利。
《紅色中華》報第130期在第一版頭條刊登出各省第一次女工農婦代表大會的新聞,號召各省的婦女們積極參與選舉運動,鄧穎超在報上發表《怎樣領導各省第一次工農婦女代表大會》,親自指導工農婦女大會。第159期上設立“三八”特刊,介紹了蘇維埃在保障婦女權利方面的經驗和成果,并刊登《論文:“三八”婦女節的國際意義》,鼓勵蘇區的勞動婦女在生產上和精神上給予白區更多的支持。這些報道逐步教導女性應該擺脫舊的思想束縛,成為擁有政治權利的獨立體。
2、擴紅運動的“助推器”
“蘇區進行的戰爭,是一場全民皆兵的戰爭”①,在土地革命期間,面臨來自國內外雙重打擊,擴紅運動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勢在必行,黨不僅需要能夠獨擋一面的女士兵,更需要支持解放事業的女性。《紅色中華》報從第68期到324期,不間斷報道婦女在擴紅中的優秀表現。第76期中《勞動婦女送郎當紅軍》報道了女指導員李六英鼓動丈夫當紅軍,第92期報道《鼓勵兒子當紅軍》,樹立了贛縣江口區的林黃氏和福建的李連清和李生連送兒子當紅軍的榜樣。此外,有的婦女自己也會加入到紅軍的隊伍中,如第159期里,報道了江西瑞金的勞動婦女在擴紅運動中的光榮成績,并表示“要加緊完成中央增收一倍女黨員的號召,把積極的先進的勞動婦女,特別是女工吸收到黨里來。以鞏固黨的無產階級基礎。”
3、農業生產的“生力軍”
在《紅色中華》等報的宣傳下,擴紅運動蓬勃開展,全國各地群眾紛紛響應擴紅號召,“媽媽鼓勵兒子去當兵”“妻子送丈夫去當兵”十分常見,但這也導致農業生產力的減少。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