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介不斷出現并迅速發展,傳統媒體受到了沖擊。在新舊媒體的博弈中,融合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怎樣融合,融合以后會怎樣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 “媒介融合
一、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梳理
(一)傳統媒體
目前的舊媒體指的是傳統媒體,即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不過近些年這一大眾的信息獲取渠道正在悄悄發生改變,科技的發展使得各種各樣新的媒介開始涌現出來。
(二)新媒體
我們目前所說的新媒體,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它們都基于電腦以及網絡技術拓展的新的傳播方式,因此可以這樣界定: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①新媒體是相對對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媒體而言的。
二、新舊媒體融合已成必然趨勢
(一)新的媒介環境出現
1、全球化語境下人類生存方式正在改變
(1)“固態”人向“移動”人的轉化。交通的飛速發展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新的環境下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改變:因為交通允許,他們可以生活在A城,工作在A城毗鄰的B城;或者在各大城市間穿梭。人們較以往更具有流動性,由過去的相對固定在某一個活動范圍內的“固態”人變為在更大范圍內流動的“移動”人。
(2)人的“移動”時間逐漸延長。城市已經沒有了夜晚和白天的區別,甚至夜晚比白天更有魅力。人們晚上回家看電視的習慣正在改變,很多人已不再是下班就回到家中,他們會在晚上出門購物、聚會、健身、娛樂等等。“移動”人的大量涌現,以及人的“移動”時間的延伸,使得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削弱,于是“移動”媒體的誕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現象。
(3)相對“固態人”的大量產生。雷格斯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上班族每天在上班路上(從家到單位單程)花費的時間領先全球,每天平均為42分鐘。②對于每天上班要坐很長時間公交才能到單位的人來說,這段時間無疑是個空閑時段。他們在行駛的車中無所事事,成為相對“固態”的人。
基于3G技術可以上網、瀏覽信息、看電視的移動媒體——手機、筆記本電腦滿足了這些“移動”人和“固態人”對于信息的獲取。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繼而帶來的需求也改變了原有的媒介環境,所以媒介的格局在逐漸變化。
2、全球文化的融合
傳播全球化使得麥克盧漢的“地球村”得以實現,媒介化的可視性和互動性,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同代人”。③他們會在傳媒的影響下產生一種新的“時代精神”。在這種全球化的語境下,傳播已經較少的與地理學意義的地點相聯系,人們對于不同文化也能夠認同。
全球文化的認同和融合帶來的是文化的多元性,人們對于文化的認同不僅僅是在自己的文化范圍內,對于其他文化的需求也會增加,單向傳播的傳統媒體已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互聯網文化的多樣性和互動性無疑使其成為全球化傳播中最強大的媒介。
(二)新舊媒體各有長短使其融合成為必然
1、傳統媒體的優勢及缺陷
傳統媒體的最大優勢在于傳播信息的權威性,而且傳統媒體擁有專業的工作團隊、成熟的運作單位,這些都是網絡媒體無法企及的,但它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其傳播的單向性、不可逆性的、強制性,遠沒有互聯網的互動性、非線性受到受眾喜愛,而且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遠不如網絡媒體快捷、迅速。
2、新媒體的發展優勢及缺點
網絡媒體信息量非常大,是傳統媒體無法比的,而且這種信息的獲取非常快捷、及時,受眾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隨心所欲地在網上搜索,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傳播方式。除此之外,互聯網互動性強,受眾可以參與到信息傳播中去,這是傳統媒體無法達到的。手機媒體最明顯的優勢就是便攜式和移動化,手機瀏覽信息基本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除網絡覆蓋以外)。而手機的普及率,更讓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無法企及。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2億戶,3G網絡用戶突破8000萬戶,④可見手機媒體的發展空間相當大。
然而新媒體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在于信息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因為缺乏把關人的信息篩選,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往往魚龍混雜,讓受眾分不清真偽;其次新媒體信息量雖然大,但是缺乏針對性,很多有用的信息往往被淹沒在信息海洋中;最后,網絡媒體缺乏自己的專業隊伍,信息來源依賴傳統媒體,在深度、廣度上較為欠缺。
3、融合的必然性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雖然是巨大的,但對于新媒介尤其是網絡媒體來說更為致命的是它的盈利模式有缺陷。網絡媒介靠廣告盈利,但是它的影響力遠不如傳統媒體,對于廣告商來說他們更愿意選擇可信度和覆蓋面相對更廣的傳統媒體。付費模式的實行對于網絡媒體來說也是舉步維艱,人們已經習慣免費的網絡信息,所以要在現有的運營模式下繼續保持網絡信息量巨大豐富的優勢,網絡媒體及其他的新媒體也只能是依托傳統媒體進行融合。⑤
在另一個層面,傳統媒體雖然具有強大的優勢,但是它缺乏互動性、個性化的傳播,在信息更新速度如此快的時代,如何打破其原有發展的瓶頸,拓展新的發展領域,融合新媒體的優勢,這也是傳統媒體進一步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新舊媒介如何融合及發展
(一)新舊媒介如何融合
首先新媒介和傳統媒介應該在技術層面上進行融合。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將廣泛地被包容到網絡化的大潮中,它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信息數據庫,方便人們檢索或者搜索信息,還便于儲存和攜帶。比如報紙雜志如果建立網絡電子版,人們出門只需要帶一個筆記本或者支持電子雜志書本的播放器就可以了,這樣既省去了攜帶書本的麻煩還可以節約紙張成本。
其次是新媒介和傳統媒介分享平臺,共享資源。網絡媒體可以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傳遞信息,接受信息反饋,傳統媒介可以借助新媒介平臺,建立自己的網站,把播過的節目傳到網上或者在線實時播放,這樣網絡媒體獲得了信息資源,傳統媒體擴大了信息傳播范圍,可謂一舉兩得。
(二)新舊媒體融合的趨勢
1、媒體的數字化
現在新舊媒體之所以能夠分享平臺,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們都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這樣它們的資源才能夠整合起來。在數字電視中,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1數字串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不僅電子媒體,現在的紙質媒介也在出版之前處理為數字形態。對于手機媒體來說,短信也是基于數字技術,以數字形式出現的信息產品。所以基于數字技術的形態是新舊媒體融合的關鍵技術支持。未來,各媒介的數字化進程還將繼續推進。
2、媒體的移動化
首先,基于科技的發展,新型媒體已經越來越趨于便攜化。現在的高端手機就像一個小型電腦,可支持信息處理以及網絡瀏覽,除此之外數字壓縮技術使手機有相當大的存儲容量,像一個小型的多媒體存儲器。隨著3G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未來的媒體移動化會得到加強。
其次,受眾的移動化影響著媒介走向移動化。作為信息接收主體的受眾的活動空間擴大,較以往移動狀態加劇,這種新的變化也要求信息接收的移動化。
最后,在媒體移動化的趨勢下媒介的形態開始出現相應的變化。在平面媒體中,許多報紙已經轉為瘦窄化、分眾化、小型化、版塊化,其目的都是為了便于人們在移動的過程中閱讀;汽車廣播、樓宇電視、公交移動電視,都是廣播、電視移動化的具體形式。
在全球化語境下,新舊媒體的融合是媒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優化媒介資源、服務受眾是融合的原則。在信息時代,如何讓有用信息不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繼續引導受眾的信息獲取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本文是2011年度西北師大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人文社科類)骨干項目(項目編號:SKQNGG10032)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新媒體[EB].http://
baike.baidu.com/view/339017.htm.
②《中國人上班路上花費時間領先全球平均42分鐘》,《法制晚報》,2009-
12-15.http://news.qq.com/a/20091215
/002325.htm.
③[美]詹姆斯·羅爾 著,董洪川 譯:《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M]商務印書館,2005:268-304
④《中國手機用戶達到9.2億 手機應用超過10萬項》,《中新網》[EB].(2011-7-25)http://www.chinanews.com/it/2011/07-25/3207685.shtml.
⑤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3:394
(作者:西北師范大學教傳院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09級碩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