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如何引導網絡輿論
明確職責。媒體要從維護大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發,準確發布權威信息,宣傳解讀黨的執政理念和方針政策,把文件語言轉化成新聞語言,進而轉化為普通網民喜聞樂見的語言。
抓住本質。對輿論熱點要具體分析。許多熱點輿論摻雜人為炒作、對社會的偏見甚至不良情緒,但同時反映出對黨的執政理念的認同、對公民權利的維護、對司法公正的企盼、對腐敗現象的討伐,本質上是積極的、建設性的,要抓住本質,宣揚其正面亮點,減少其負面效應。
發揮優勢。黨報是權威信息資源的獨家占有和發布者,要將原創的權威信息和權威觀點及時發布于網上,實現熱點引導、正確引導、理性引導。
善用事實。事實構成真實,運用決定效果,不應只報一下權威部門表態就完事,而是要一筆筆算細賬,人們在接受事實中自己就能辨真偽,解疑惑。
及時發聲。先入為主是輿論的特征之一。在搞清事實、判明性質后,要及時發布和發言,有針對性地選擇“發言人”談看法,搶占先機,避免失語。
俯下身子。虛擬環境之中人人平等。要俯下身子,創新形式,實現平等交流、互動。多用群眾語言,切忌說教。
?。ㄐ烊A西/《新聞戰線》)
如何提升黨報在青年中的影響力
青年讀者是未來的社會中堅,也是黨報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障,黨報只有贏得青年讀者,才能贏得發展的先機。
主動參與教育黨報大有可為。要想贏得青年讀者,黨報必須確立長遠的戰略規劃和品牌意識,做足“報紙之外”的功課,幫助年輕人了解黨報,熟悉黨報,參與黨報的改革創新,成為黨報忠實的“粉絲”。在這方面,可以借鑒英美日等報業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報紙參與教育”工程,由報界與教育系統相聯合,通過免費贈送或折價出售的方式把報紙引入學校課堂,使報紙成為教學輔導讀物。黨報主動參與教育不僅可以拉近與青年讀者的距離,還可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媒介素養。
以行動踐行責任主動走近青年讀者。近幾年,一些黨報開始以行動踐行責任,主動走近青年讀者。從2007年開始,《浙江日報》推出面向全省高校大學生的新聞性專欄“校園BBS”。目前,《浙江日報》“校園BBS”欄目已經擁有了一大批青年讀者,為黨報爭取青年讀者提供了一個十分鮮活的案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張艷紅/《中國新聞出版報》)
輿論不要故意放大社會冷漠
近來,“老人跌到,無人攙扶”或“好心相救,反而被告”之類的新聞沸沸揚揚。輿論為之嘩然,紛紛指責見危不救、以怨報德者,對社會冷漠、自私的現象和根源做剖析,不少評論家為之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但是也有人指出:別故意放大了社會冷漠。斯言誠哉!
新聞報道其實是一種選擇的學問。報道什么、如何報道、報道多少,都有講究。主題先行、先入為主,是客觀報道的大忌。而一窩蜂、一邊倒,也有悖于新聞的公正平衡原則?,F在,有些媒體往往熱衷于揭露性、批評性報道。反之,則缺乏熱情,無動于衷。
新聞媒體肩負著激濁揚清的使命,當然應當揭露和抨擊社會冷漠、道德淪喪等丑惡現象,但同時,或者說從更為積極的層面上說,應該激勵人心,抬升信心,為向上向善的力量鼓與呼?!督袢彰绹鴪蟆返膭撌既思~哈斯曾主張秉持“希望新聞學”的理念,他說:“玩世不恭者從事的是絕望新聞學,陳舊的絕望新聞學通常使人們讀后感到沮喪,或是發瘋,或是憤怒。而希望新聞學則是喜憂皆報的一種手段,讀者讀后會對事物有充分的了解,使他們自己能夠決定什么值得他們關注。”
我們的新聞媒體何以不能多給人們一點希望呢?
?。▍吴?《新聞出版報》)
搶占互聯網輿論場的制高點
第一、“內容為王”。新媒體時代更加需要新聞專業主義,更需要專業的對信息的梳理、整合、評價和呈現?!翱臁庇袃r值,但不是唯一的價值。人的注意力總是有限的,隨著信息的不斷膨脹,經過深度加工的信息其實也不斷升值的。
第二、“渠道為王”、“終端為王”。當下,輿論場的營造,所卷入的競爭資源、競爭環節、競爭要素越來越多,在內容之外,渠道和終端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在互聯網時代,沒有渠道,就沒有信息傳遞的主動權;而終端,則是信息通達受眾的最后一班崗。全媒體時代,渠道和終端的日益多元化,也使得需要對各種紙質、廣播電視、固網、移動互聯網等多種信息載體進行整合,通過不同渠道開發出類型多樣的新聞產品,以滿足受眾多元需求。
第三、“互動為王”。互動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性和魅力所在,也是增加用戶粘性的有效手段。中國人有很強烈的參與和表達訴求,通過制度的安排、軟硬件的設置滿足這種互動需求,就有利于在互動中形成輿論的共識。而如果能借此把大眾納入進我們的傳播隊伍,對于擴大我們輿論影響力,更有益處。
?。◤堃廛?《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