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發理實一體化的項目式課程,進行項目課程教學是當今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職業教育辦出特色的關鍵。綜合科技教學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由學科型向技術應用型、創新型轉變,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職業素質,使畢業生由被動就業向主動創業轉變。綜合科技教學環境是項目課程能否順利實施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有效支撐。
關鍵詞:構建;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環境
項目課程教學是將專業理論、實踐教學、科研、技術服務與生產功能融為一體,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和生產設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實物教具、練功臺、生產設備等,以項目為載體實現多元化科技融合與多層次學習整合的有效教學途徑,是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的有力手段。經過專業試點,我們認為,職業學校要達成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色,開發理實一體化的項目式課程,進行項目課程教學是當今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職業教育辦出特色的關鍵。而項目課程教學離不開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的支撐。
一、構建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的現實動因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就是學校發展的市場。尤其是職業技術學校更要瞄準科技發展的動態和前沿,努力迎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及時應變,圍繞科技進步和由此帶來的需求,迅速使其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訓項目、教學方法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我們知道,在機械、電子、醫療、化工等行業和領域,一些新的科技成果的誕生及其產品的生產,無不是多元化科技整合的結果及其應用。像過去那樣僅僅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或“二技之長”已逐漸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科技發展的需要。
二、綜合科技教學與傳統學科教學的主要區別
1.教學內容的維度不同。傳統學科教學缺乏相關科技領域間的橫向聯系,只注重單一科技的縱向聯系,而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突出橫向聯系,把專業核心科技及周邊科技的重點內容經整合后在不同的項目環境下反復出現。
2.教學內容的廣度不同。傳統學科教學使學生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教師對問題的解釋也受到單一科技的限制而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則可以用工業界中一些應用實例來作為實際問題的典型答案,從而全面系統地對問題作出證明。傳統學科教學只是在單一學科或專業范圍內進行獨立化的縱向聯系,很難給學生帶來工程的系統概念,而項目課程教學采用漸進式的有系統的結構模式,它涵蓋了專業核心科技及其相關的周邊科技,對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具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3.教學內容的載體不同。傳統學科教學中的實習培訓內容一般和工業界的實際應用缺乏直接的聯系,這也是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綜合科技教學能引進相關的工業項目和應用實例來進行教學、開發研究。在項目的教學、開發和研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習效率自然倍增。同時學生也開闊了視野,得以更廣泛地了解和接觸當今科技發展的動態和前沿,提高了綜合科技應用能力。
4.教學目標的要求不同。傳統學科教學要求學生技術嫻熟,能把產品做得精確就算合格、優秀了,而對學生的發明、創造卻并不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然就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而項目課程的綜合科技教學比傳統學科教學更具有啟發性和創造性,能給學生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對一些應用實例的研究開發中學生經常有所創新,面臨著創新,因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就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培養。特別是對工業應用實例的研究,給新項目的開發帶來的啟發性更是顯而易見的。
三、構建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軟環境”
1.在編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時我們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為目的,突出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根據職業能力要素的分析注意對課程進行了綜合化整合與開發,加大了課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打破了過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段集中進行的方式,將原來單獨列出的實驗、校內實訓實習等分別融入到各項目課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達到了認知水平與實踐行為的一致性,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機地統一起來,避免了學生重復學習和二次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突出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2.在課程的開發設計中引入多元化的科學技術。這使專業課程結構、師資結構以及教師的知識結構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更新,以適應課程要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應用化使課程內容有了很大的擴充,這就要求學校有關部門必須按照教學的漸進性以及系統的結構性原則,對課程作出合理調整和安排。
3.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是構建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的關鍵要素之一。沒有企業的聯系和支持,學校將很難取得工業項目的開發機會以及為教學提供更多、更新的工業應用實例來作為專業課程研發的導向。當然學生也會因此失去在真實的工業環境中實習的機會。
四、構建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硬環境”
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的構建除了需要前面分析的一些“軟環境”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硬環境”的設計、布局上。由于課程內容的工程化、系統的結構化,學校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使教學設備配套、齊全,引進具有增值性的應用系統設備,使學生對專業相關的周邊科技能有更好的學習。
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特別適用于像機電一體化工程等多元化科技的學習和培訓。機電一體化系統技術是多元化科技整合的典范,它融合機械、電子、傳感器、計算機等技術為一體,取得了“1+1>2”的增值效果。機電一體化綜合科技教學環境首先需要設置一些相關的專業科技單元,如機械加工中心、自動化控制中心、電子技術中心以及計算機網絡中心等。在以上這些專業科技多元的支持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專向技術的培訓和學習,還可以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
如自動化控制中心的設計布局上要突出機電一體化系統工程的概念。目前一些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所擁有的自動化生產教學系統就是由多個功能單元模塊組成,包含了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中所涉及的電機驅動、氣動、PLC(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和傳感器等多種科技,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柔性,每個模塊既可獨立控制進行教學,又可以將相鄰的兩個模塊、三個模塊甚至整體連在一起,學習復雜系統的控制、編程、裝配和調試技術。我們可以利用諸如此類的自動控制平臺構成可編程控制器綜合科技教學實驗室和機器人控制綜合科技實驗室。實驗室內部布局可以分立式小型項目為模塊進行合理分布組合。這些分立式小型項目都是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關的多元科技的整合,針對項目的實際需要有些科技會在不同形式的整合下反復出現,這既便于學生牢固地掌握這些科技,又能為學生漸進地學習系統的知識帶來很好的幫助,也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科技應用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在以上“硬環境”的支持下,還可以進一步構建由工業項目及應用實例組成的研究中心。項目研究中心的項目來源可以是和企業聯合開發的工業項目,也可以是由于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科研項目。這樣,不僅學校的內部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也為師資培訓及企業員工培訓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更重要的是通過項目課程綜合科技教學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由學科型向技術應用型、創新型轉變。畢業生只有在良好的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的支撐下,才能由被動就業向主動創業轉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