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課程理念正在改變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培養學生。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覺得除了要備好課、上好課以外,更應該去關注教學細節,即去關注課堂、關注學生,關注每一個細節。我們知道教學活動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對教學細節的處置,蘊含、折射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蘊、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因此我們必須要去關注教學細節,下面就這方面談談我的一些拙見。
一、關注課堂預設細節
我們的課堂呈現的是對未知的挑戰,是充滿生機活力的“經歷式”課堂,在這里學生的探究欲望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往往“節外生枝”,讓上課老師難以把握,所以細節的處理不能打“無把握之戰”。課堂的精彩生成離不開對文本、對教學過程、對學生原有認知的預設。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各不相同,既具有天賦上的差異和知識背景的不同,也存在對學科學習熱情和興趣的不同。教師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探究意識,特別是對那些能力稍弱的學生,絕不能忽視他們。不少教學細節是可以預設的,教師課前設計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利用可預見的情境點作較深入的發掘,為探究活動的展開奠定基礎。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左右逢源、信手拈來,才能“點石成金”,讓淺陋變得深刻,轉失敗為成功。
二、關注課堂提問細節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能,更是調動學生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教學手段。我們抓住了課堂提問這一細節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
三、關注學生課堂反饋
教師運用教學機智及時調整教案預設,會有精彩生成。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教案預設得再周密、細致,也不可能涵蓋了學生的全部,課堂學情靈活多樣,教師只有關注學生課堂反饋的細節,才能從容應變,形成高效互動,變“危機”為“轉機”,生成課堂的精彩,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充滿了智性的交往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無疑會更多地關注到充盈了這些細節的智性的光輝。
四、關注課堂拓展細節
新課標要求我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師積極進行課堂教學資源的拓展,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素材與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感知和思考,讓學生在更高層次上有所領悟。
五、關注課堂反思價值
要透徹剖析細節的意義,細節大量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說它細小,其實往往意義重大。中央電視臺經常播放這樣的公益廣告:一個媽媽每天精心給婆婆洗腳,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漸漸感悟到晚輩要孝敬長輩。有一天,媽媽拖著疲倦的身體下班歸來時,孩子端著一盆熱水,走過來要給媽媽洗腳。見此情境,媽媽的眼睛頓時濕了。這就是教育的細節,雖無聲,卻充滿了智慧與關愛,這樣的細節往往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回顧課堂中的成功之舉,精心準備的課堂,必定有許多值得細細回味的細節。
這些新想法、新問題、新思維,都是來源于學生的實際,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內容。當我們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成功地完成了課堂教學,那是為學生學習注入新鮮的血液,對學生的成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回顧整理這些成功之舉,對今后的課堂教學很有借鑒作用。
思考課堂中的敗筆之處,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實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意外”。它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者”,它要求我們擔負起“知識組織者”的任務。這需要老師具有更寬容的心胸接受“失誤”,把握其中的“生成資源”,將“失誤”生成“精彩”。
整理課堂中的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思維的發展以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時過境遷,煙消云散,令人遺憾。我們應及時整理這些令人感動的瞬間,積累它們,使其生成更多精彩。
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生態課堂的大量信息,都是學生、教師生命發展的節點。關注課堂教學細節,啟發有效教學能給師生帶來一生的啟發。讓我們細細梳理這一縷縷細節,讓和諧的生態課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方能就其深。教學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我們若想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離不開對教學細節的關注、研究與思考。我們要記錄、交流教學細節,積少成多;我們要突破細節難點,共享教學智慧。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機智因細節而體現,學生因細節而更顯真實。關注細節,關注課堂生成,讓我們收獲更多的感動,創造更多的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惠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