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了,我忘記了;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感受到了,我理解了。
一、體驗性學習及體驗性教學
在心理學中,體驗是指一種情感現象,強調人們的內心感受。心理學認為:情感體驗是讓你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方式。教育的過程是由邏輯—認識與情感—體驗共同構成的完整的教育過程,應該是受教育者的認識活動、體驗活動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的過程。
體驗性學習是相對于接受性學習而言的。它是指學習者在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通過學習者親身參與和互動,對情感、行為、事物和策略的內省體察,從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為習慣,繼而建立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
這個過程表明,學習者開始接受一個實踐或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表征時,他必須通過實踐活動與別人互動,去體驗領悟事件中所隱含的規律、道理、策略、情感、觀念,以達到認識、情感、觀念的深化。
體驗性教學即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體驗性學習的心理過程,從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科學地使用教學策略,組織學生主動進行體驗,不斷激發和培養聽障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讓學生在親歷和“實踐”中實現自我領悟,在反思中重構自己的經驗,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形成自己特有的行動策略和方式,從而習得知識與技能,繼而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體驗性教學在聽力障礙學生(以下簡稱聽障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1.體驗性教學有利于促進聽障學生的有效學習
體驗性教學重視學生的經歷和體驗,適合聽障學生個體差異大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符合聾生教育教學的規律,在聽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激發聽障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發展聽障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的最主要手段是讓他們“學有所得”。當聽障學生花費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獲得了終生有用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后,就會產生輕松、愉悅滿足的情緒體驗。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極大地強化了聽障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3.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提高聽障學生的自信心
聽障學生多數抱有自卑心理。體驗式教學能讓聽障學生在參與和經歷的實踐中體驗到或多或少的成功,從而提高聽障學生的自信心。
三、聾校思想政治課實施體驗性教學的有效途徑
1.提供實證載體,獲得直觀性體驗
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和聽障學生實際,恰當運用實物演示、圖像直觀、音響感染、品德行為模擬等手段創設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觀性、形象性,對聽障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進入所創設的特定氛圍中,激起相應的直覺情感。我們以經濟學“貨幣、紙幣的產生和發展”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我們不是簡單地按部就班地講解貨幣產生的過程,而是通過從網絡上和生活中收集有關現實的貨幣、紙幣或圖片,通過幻燈片呈現或讓聽障學生觸摸實體,使學生了解古代的貝殼、牛羊充當一般等價物到后來由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再到紙幣的產生發展的歷史進程,通過圖片和實物的展示,給予聽障學生以切身的體驗,激發他們的好奇、興趣,激活他們內在的認知需求。通過這種直觀的體驗感受,聽障學生對所學的理論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設計虛擬實境,激發情感體驗;結合社會實際,強化生活性體驗
聽障學生的形象記憶力比較強,而對語音、語調及文學材料的記憶則要困難得多,直觀形象的事物,他們記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現出來。根據這一特點,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聽障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條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的體驗畢竟是有限的,是教師設計和指導下的體驗。如何真正放手讓聽障學生自主體驗,情境短劇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在教學“儲蓄、保險”這一課時,可以讓聽障學生模擬表演情境短劇,怎樣去銀行辦理存款或者怎樣去保險公司辦理保險業務,通過模擬表演,聽障學生更深地體驗和領悟了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實際生活能力以及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能力。由于聽障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同一個活動不同的學生體驗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聽障學生的不同體驗,認識到經歷就是一種體驗,體驗了就會有改變,使聽障學生在體驗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總之,我們認為:教師在實施體驗教學的時候,要及時拓寬、延伸、組織學生進行新的探索體驗。學生隨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自我發現,自我體驗活動的開展,在教師為他們提供的施展才華的舞臺上,思維、觀察、更新、探索等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青島市中心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