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側思維”就是側向思維,簡稱“側思維”,它不同于正向思維。正向思維是人沿著事物的正面方向考慮問題,而“側思維”則是從事物的側面進入并考慮問題。正向思維的優點是快速、便捷、直達,但缺點是方向單一、狹窄、局限、容易思維定勢,原則性太強而靈活性不足,收斂性太強而發散性不足;而側向思維具有正向思維所不具備的優勢,它方向多元、寬廣、自由,思維具極強的靈活性與發散性,往往會突破常規,不拘泥于老師所給的思路與方法,甚至也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條條框框,往往新穎獨到,別有洞天,不但很好地解決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且具極強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側思維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授”與“受”的過程中都習慣使用正向思維。而在新課改蓬勃發展的今天,學生不斷占據主體地位,開始使用側思維進行學習并已取得不小的成效,對教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口說無憑,以下筆者試圖通過一則案例來粗淺地探討這個問題,如有不當,請同仁與專家們批評指正。
案例:在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實驗中,探究種子的萌發需不需要空氣,要設置沒有空氣的對照實驗,這是一個難點,我在引導學生互動探討這個問題時,學生提出了多個方案,記錄如下:
學生1:用蓋子把容器如瓶子、盒子、杯子封起來。
(意思是蓋子封起來就沒有空氣了)
學生2:用塑料袋子包起來,扎緊。
(意思是塑料袋子不透氣)
學生3:用抽氣機把里面的空氣抽掉。
(事實上再好的抽氣機也不能抽成真空)
學生4:把種子拿到太空中做實驗。
學生5:養老鼠,把里面的氧氣吸收掉、消耗掉。
學生6:用蠟燭燒,把里面的氧氣消耗掉。
學生7:把種子全悶在水里。
(意思是水中沒有空氣)
學生8:把種子埋在泥土里面,壓緊了。
上面學生想出來的辦法中,很明顯,學生1、2、3的思維都屬于正向思維,由于七年級學生還沒有多少生物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積累,所以它只知從事物的正面方向去考慮解決問題,思維定勢,思路局限,直來直去,其結果是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撞南墻而仍然固執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不知回頭。而學生5、6的思維則是屬于“側思維”,如同打仗一樣,當從其正面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想到了從側面發起進攻,終于想出了妙招,實在令人欣喜。當上面幾個學生的辦法被否定之后,會立即調整思路,改變走向,另辟蹊徑,終于柳暗花明,使得難題一下子取得突破性進展,使得看似不可能的問題變成可能,這對剛學生物,沒有多少知識積累與經驗歷練的七年級同學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一種“發明”。學生7、8思維亦屬于正向思維,不過方法更有效,也可行。學生4的思維當然也屬于正向思維,不過其思維轉了個彎子,也很有趣,思路具“跳躍性”,也具“創新性”,同樣值得表揚,而且目前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航天上不是有太空育種嗎!
接著,我在一定程度地肯定了學生7的方法后,又有學生對這個方案提出了質疑:
學生:“水里面也有氧氣,魚在水里不是靠水中的氧氣呼吸的嗎?”
提得很好!
我及時表揚這個學生考慮問題全面、深入,同時我也說明“水里是有氧氣,但氧氣含量很少,一般不夠種子萌發用(因為種子萌發需要足夠的氧氣)”,同時號召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看有沒有辦法把水里極少量的氧氣去除掉,以使問題盡善盡美。
學生9:在水里養魚,把氧氣呼吸掉。
學生10:用火把水燒沸,把里面的氧氣蒸發掉。
多好的方法啊!
其中,學生9的方法屬于側思維,學生10的方法屬于正向思維。
側思維屬于發散思維的范疇,但其內涵更深。在發散思維的領域里無疑是光亮耀眼的。是發散思維領域里的一朵奇葩,側思維的思維品質有時比正向思維更具優越性,更具爆發力,會使得難以解決的問題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迎刃而解,使問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而且知識的綜合性與遷移性更強,有利于培養鍛煉綜合運用知識與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是孕育創新的機會,極容易閃現出創新意識,迸發出發明創造的火花,其意義十分深遠。同時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激發了學習興趣,造煉了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側思維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意識地加以培養與鍛煉,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的側思維的表現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夸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要注意,由于學生的側思維有時與老師設定的路線不一致,甚至相沖突,加上初中學生受年齡、智力發育及生活經驗積累的限制,有時所表現出來的側思維顯得很幼稚可笑,老師往往對之很冷淡,甚至潑冷水,嚴重打擊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這是要不得的。我們要確立科學的、正確的育人觀,即使是錯誤的側思維也要包容、諒解并不忘給予鼓勵。要培養學生大膽的質疑精神,質疑會孕育創新。要保護好學生在任何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側思維熱情,因為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提升,還會培養創新意識與能力,有利于優良學風的營造與形成,有利于學生取得更大程度的發展。
(作者單位 鹽城市葛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