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關鍵詞:樂學;會學;學會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一、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
1.創設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教師要親近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很難對生字產生深刻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用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使其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
3.多表揚鼓勵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特級教師高林生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要準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要真心實意地給他們戴”。
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識記字詞呢?我歸納了如下方法:
1.易生為師法
傳統教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然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學中,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孩子們都能獨立發現問題,效果很好。
2.掌握規律法
我國心理學家艾偉指出,用“六書”去解釋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聯系。蘇教版小語教材的2500個常用字中,形聲字就占了2100個,因此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律將對今后提高生字的識記效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形聲字總是分兩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類型:
左形右聲:“請”“跑”
右形左聲:“放”“期”
上形下聲:“芽”“草”
下形上聲:“惹”“婆”
此外,還有內形外聲、外形內聲、形占一角等。當然,對低年級學生用不著說術語,只需讓學生初步體會就行了,如《雨點》一課中的“洋”字,教師可讓學生分析字形,學生都知道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左邊是“羊”。讓學生分別讀“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個字的讀音。再詢問學生“洋”字形為什么是“氵”。(因為和水有關)
3.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就比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過一篇文章:先生教“紙”字后,很多學生會多加一點,并且屢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帶來一張白紙,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上面狠狠點了一下,紙上馬上出現了一片污跡。先生說:“現在這張紙已有了‘污點’,是廢紙一張,沒用了。”隨手一團,扔進了廢紙簍。從那以后,學生沒犯過此類錯誤,并且也對作者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這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例子。
4.總結、比較記憶法
許多老師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生會經常把同一個字寫錯,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學生根本沒有動腦思考寫錯的原因。我給每個學生發了一本本子,要求學生把自己在每次作業中寫錯的字整理下來,經常復習,一來二去學生便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5.復習鞏固法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行過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組織學生適時復習便顯得至關重要。復習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抄、默,當然死抄是不行的,教師得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比如說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后檢查一下正誤再默第三遍。
三、課堂上合理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短時間學“會”
課堂上的時間十分寶貴,怎樣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本節課的生字呢?我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謎語記憶法
根據字的形或意,可以編一些謎語來幫助記憶。如“72小時”(晶),“大姑娘的妹妹”(姿)。
2.故事記憶法
可以根據某些字的特殊形意編一個小故事來記憶。如“裹”,可編故事為:有個小孩采摘了野果子,回家時不好拿。他靈機一動,脫下身上的衣服,把野果子包起來,高高興興地提著回家了。這就是“果”之所以在“衣”中的緣故。
3.圖解記憶法
即根據字義或形象,如“聰”字,怎樣才算是“聰”?耳朵(耳)要聽,眼睛(丷)要看,嘴巴(口)要念,心里(心)要想,這樣,才能算是“聰”。
4.零件記憶法
可以把一個較繁的字拆散為幾個單獨的字來記憶。如“贏”字,可以拆成“亡”“口”“月”“貝”“凡”,“腐”字可以拆開為“廣”“付”“肉”等。
5.比較記憶法
這是根據字的間架結構相近或字音相同、相近來歸類、比較而記憶的一種方法。如“跑”“抱”“袍”“炮”這四個字,字音、字形相近,容易混淆,若歸類、比較后,編成順口溜就好記些。如“有足就是跑,有手就是抱,有衣就是袍,有火就是炮”。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心理學研究.
[3]說文解字.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野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