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實踐中,教師需要將語文綜合性學習引導到培養語文素養的實效上來,也就是說要體現“語文味”,讓課堂充滿語文氣息。那么,如何才能體現“語文味”呢?
一、少讀圖,多讀文
讀圖與讀文,哪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活動中,這個問題往往被教師忽視。尤其是綜合性學習中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制作幾十個投影片,上課時老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看得眼花繚亂。一節課下來,學生既不用看書,也不用記筆記,好像根本沒有和文字打過交道,這當然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讀是語文的基本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不論是探究山川、四季,還是感受母愛、友情,它們其實都是以一些話題為契機的,根本目的是給學生指出閱讀的范圍,引導學生閱讀更多、更好的文章,從而加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才是語文綜合性學習之本,絕不是讀圖所能替代的。所以,教師在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應把握“少讀圖,多讀文”的原則。
二、少一些表演,多一些表達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精神,讓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活動。所謂“少一些表演”,就是減少形式繁多的活動;“多一些表達”,就是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機會,并有意識地讓學生多用完整的一段話,而不是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比如,與其讓學生紛紛登臺學幾個京劇中的動作,不如讓他們欣賞幾段戲曲唱詞;與其讓學生表演戲劇小品,不如讓他們講幾個常見的戲曲故事;與其讓學生畫臉譜,不如讓他們寫出某個臉譜與特定人物性格的關系。只要把活動的最終目標定位在聽、說、讀、寫上,把語言文字作為接受信息和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能回到語文學習之“本”。
三、少一些掌聲,多一些反思
現在的綜合性學習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聽到一陣比一陣熱烈的掌聲。掌聲是對學生活動成果的肯定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是直接的、令人鼓舞的,但也是淺層次的、不值得一再出現的。可以說,面對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各不相同的表現,一些教師經常顯得詞匯貧乏。所以,我們應該多一些反思,少一些掌聲,我們要從深層次去感悟大語文的精神,從而上好每一堂課。
在綜合性學習中,只有讓課堂充滿語文氣息,才能引導學生走出原先較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領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和文化馨香,從文本的言語中傾聽偉大心靈的搏動,感悟言語世界的奧秘,領略真善美的真諦。
(作者單位 河南省中牟縣城關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