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全程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促成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創設問題的情境,誘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激發其探究的欲望;創設思維情境,啟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著力于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提高其自主參與的能力。
一、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促成自主參與學習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欲望
所謂問題,是指學生迫切希望獲得解答的關于教學內容或生活實際中的疑問,這種疑問主要表現為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新問題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導致學生原有認識平衡的失調,從而激發學生產生新的同化與順應的欲望,并由此產生了新的平衡。
數學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論,數學對象并非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而是邏輯建構的產物。所以數學知識需要根據教材特點,選擇內容,編成問題,以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故事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創設思維情境,啟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舊知識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這一階段所要完成的任務是針對問題定向階段提出的實質性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辦法。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漸養成觀察、實驗、類比、歸納等習慣。
四、著力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的途徑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養成看書的習慣。看懂書上的數學表達方式,依據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揮主體作用奠定基礎。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