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必須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素質教育主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它主張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使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一味搞“填鴨式”知識的灌輸,會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教學不是以應試為中心,不是以要求升學率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標。由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一、改進課堂教學,培養全能學生
1.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采取一些相應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其求知欲望,如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學生,循循善誘,注重教學藝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現象具有生動、直觀、有趣等特征,學生一旦產生興趣,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高中化學課本中介紹NH3溶解性時,我首先做噴泉實驗,學生觀看后都感到很新奇,燒瓶中裝的是什么物質,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這就把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起來,后面學習NH3的性質就很容易了,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進行的輕松又愉快,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注重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1)使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掌握基礎技能
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容,課程講授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真正掌握。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一定數量的化學概念、化學理論,如物質結構理論等,掌握幾種物質的性質,如Na、Cl2;練就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諸如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等操作,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培養閱讀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會學生知識,但并不僅限于教會,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我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的指導,根據不同的教材指導學生的學法,培養閱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重要的非金屬化合物”的這一章,內容不難理解,就采用“自學法”教學,先讓學生自學、質疑,然后老師答疑,在通過學生討論,老師總結歸納,使煩瑣枯燥的氧、氮、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用途等知識輕松地進入學生頭腦,而且讓學生印象深、易記憶,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3)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完一節、一章、一個單元后,指導學生及時小結,找知識框架,明確重點,以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講習題時,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實驗時,先讓同學們觀察實驗現象,然后通過現象自己歸納得出結論。
例如:在講氯氣的性質時,演示Cl2通入一濕潤有色布條,布條褪色,而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條時,則不褪色,提出質疑:讓學生回答以下兩個問題:①為什么Cl2能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②什么物質使有色布條褪色?Cl2的漂白原理是什么?指導學生看書,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從“濕潤”二字上找突破口,在學生認真看書之后,就可以得出:Cl2與水作用,反應生成了HClO,HClO有較強的氧化性,使有色布條氧化褪色,這樣使學生對Cl2的學習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化學實驗,落實素質教育
1.化學實驗有利于科學素養的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加強對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等方面科學素養的教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挖掘每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教育功能,制訂出具體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適時地滲透科學素質教育。還可以針對整個過程,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在課堂上公布于眾,讓全體學生科學地評價每個方案的優劣,鍛煉學生嚴謹周密的思維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化學實驗有利于技能素質教育
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再通過自我思考,自我實際操作,自我分析總結起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自我操作,但這個操作決不是簡單地,動一動就可以完成的,因為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大腦和各種感官的密切配合,只有手腦等多種感官都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實驗中來,才能使動作協調規范。
3.化學實驗有利于創新意識教育
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能指導學生的創新發現和設計,在教師提出的實驗設計中,學生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獨立完成一個原理正確、過程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設計這一實驗時,自然會考慮到現象是否明顯,操作是否方便等諸多問題,在不斷改進過程中不斷創新。因此實驗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設置實驗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必需的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可加強學生的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學生會大膽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開拓新的思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新實驗,有利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優化課堂教學,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
1.教師的主導作用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課堂上對學生多提問,提問時面向全體學生,回答時兼顧兩頭,偏愛后進生,對后進生優先提問、優先指導。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誘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
2.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因此,每堂課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不能低于三分之二,課堂上教師盡量讓學生動口表述,如遇到思考性的疑難問題時,還讓學生討論,以優幫差。
四、優化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因此在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尊其師而信其理”的心理效能,首先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尊重的話語送給學生,把信任的目投向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使學生在感恩的心態中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課堂效率,讓學生在平和的氣氛中為自己學習。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新世紀合格的化學教師,我們要在化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滲透素質教育的思想,在化學領域內交給學生開啟智力的金鑰匙,讓學生在新的學習中游刃有余,以達到主動發展的目標。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理論有利于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搜尋、摸索、總結、提交。因此,要將其真正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使教學質量取得更佳效果。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