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鼓勵性評價,就是教育者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其閃光點,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不斷增強學生成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往,教師常以一個統一的標準,用分數這把尺子簡單劃一地評價所有學生。
一、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和要求
教師的期望來源于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要相信“學習困難學生”是有潛能的,他們的潛能是可以發展的。如果教師總是認為學生笨、教不會,帶著這種消極的態度去從事教育,就會有意無意地把“這類學生好不了”的想法強加于學生,使整個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
積極的期望必定要轉化為對學生的積極要求,而積極的要求又依賴于對學生實際的了解,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是消極的,而只有通過學生努力可以達到的要求才是積極的。因為它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現實希望,又易于被學生內化為自覺的要求,從而誘導學生為之奮斗。過高的脫離“學習困難學生”實際的要求,是當前教育“學習困難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盡管教師的用心和愿望是好的,但實際效果卻往往是事與愿違的,因為過高的要求往往不易被學生接受,達不到這樣的目標,反而增加了學生的挫折感,進一步喪失了學生的內部動機,壓抑了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和才能的開掘,而教師也會因為學生未達到預期的要求,轉為“恨鐵不成鋼”,進而發展為指責、埋怨學生,導致師生情感的破裂,整個教育就進入一種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惡性循環之中,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能自拔。
二、教師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誘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
積極的期望和要求,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變為學生自身的要求,并化為具體的行動。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誘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和發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變成有形的事實。
三、要進行鼓勵性評價,同時需制訂不同層次的不同標準
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大面積地受到表揚和鼓勵,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要求各層次的學生都應向高一層次前進,這有利于學生不斷進取。因此,我們要實行適應學生起點的鼓勵進步的評價。實施鼓勵性評價的主要做法是:
1.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確定其要達到的最近區域目標
在美術教學中同一項練習,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制訂幾個評價標準。例如:上素描靜物課,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A、B、C幾個等級小組,在不同等級內提出不同要求。C級要求造型準確,能表現型準確,物體立體感、空間感、質感比較強。如符合要求就給高分,當學生達到這一標準后,即可升入高一級。
2.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或對某些長處有所發展的學生都給予鼓勵
如作品有創新,色彩效果好,造型準確,制作精巧等等都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臺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評價中,除了采用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采用學生群體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學生們進行互評除了受評者得益之外,評價他人美術作品的學生也可以從中吸收別人的長處,還能培養其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
我還在班里搞了班干部輪換制,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把班里工作搞好。每次實踐證明:學生的成功源于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鼓勵性評價有益于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進取,從而在學習上取得新的成功。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