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啟發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因勢利導,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啟發式教學在農業專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師的備課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閱讀資料,設計出優秀的教學方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科學組織各種教學手段。一堂好課,教師心中有學生,教法嫻熟于心,完全從教案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的身上,從而更好地把握課堂節奏,駕馭課堂局面,不斷啟發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堅持啟發式教學,實現課堂啟發效應
教師通過啟發式教學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向學生揭示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啟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的知識,使教與學同步進行,師生的積極性互相促進,形成了一個接一個的啟發效應。為此教師必須注意幾個方面。
1.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語言力求科學準確、生動有趣。教學語言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帶幽默、詼諧感。以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打動學生的心,扣開學生的智慧之門,引起大腦皮層高度興奮,積極思維,從而迅速產生啟發效應。
2.使用教具的啟發性
生物教具的多種多樣是得天獨厚的,掛圖、模型、標本、幻燈、投影儀等普通教具能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將書本知識同實際的生物相聯系,便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以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如演示洋蔥表皮細胞掛圖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規范的圖形概念,糾正錯誤的認識,然后演示模型進行鞏固。通過由局部到整體,由平面到立體,引導學生認識細胞是一個立體的完整的精細結構。在教具的啟發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最好的方法是教師在黑板上由外到內繪結構,幫助學生掌握繪生物圖形的要求,同時也有助于形成細胞間是相互聯系的整體觀點。
3.手勢、比喻的啟發性
教師在講解學生不易懂的動態知識時,在教具和課文內容、插圖不能進行補救的情況下,這時手勢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用手勢來表示知識的動性,必須講求手勢的準確。如左手伸直向上,手背向著學生,五指張開代表水螅的觸手,右手拿一節短粉筆頭代表水蚤,將粉筆頭向左手指靠攏,右手手指夾住粉筆頭,五指合攏將筆頭送入手心,幫助學生理解水螅的捕食。
4.實驗的啟發性
學生動手實驗前,教師的講解控制在10~15分鐘內。讓學生在聽關鍵,掌握要害中理解重要步驟。教師先要演示一遍。學生實驗時遇到困難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遵循實驗步驟由學生或師生一起進行解決,堅持輔導學生到位,保證人人動手,完成好每個實驗。
為了提高實驗質量,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實驗,對于第一個基礎實驗“觀察和實驗用具”增為兩課時完成,將鑷子等實驗用具和顯微鏡的結構放在第一課時,第二課時完成“用法”,這樣學生在充裕的時間給內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效果更好,即在顯微鏡實體的認識過程中初步建立生物觀察知識。第二將有關實驗中的外形觀察部分改為講解課中學生分組觀察;從而留出時間學生給做解剖實驗,為學生學習解剖知識提供了保證。三是教師的演示改為分組實驗,學生親自動手就能彌補因教師演示而學生不易獲得實感的缺陷。通過以上改進,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過程中不斷思維,不斷自我完善。不少學生體會到,雖然書本上的知識遺忘了,但到實驗觀察就能回憶起來,提高了實驗的價值,克服了知識的遺忘。
本人在教學中堅持啟發式教學,啟發效應的效果明顯表現為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形成了安靜而不死,活躍而不亂的學習局面,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全體學生認真參與,并在良好的思維狀態中動手、動眼全面觀察,動腦筋認真思考,動口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深信,啟發式教學是農業專業中生物教學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