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是當前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目標。在幼師美術課程設置方面,我們打破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突出教學任務的實用性、針對性、技能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并通過實習、就業反饋等方法指導幼師美術課程的開設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推動教學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形成一個幼兒教師應有的良好素質。我們通過對簡筆畫、素描、色彩、美術字、國畫、圖案、手工等課程的學習以及開展美術鑒賞活動等措施使學生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華,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第二,美工制作在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活動中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也是培養幼師動手、動腦適應以后工作中制作教具、布置教室任務的一項課程。基于上述目的,我們除堅持并發展傳統的剪紙、染紙、紙花、廢舊物的再創作等手工課內容外,又根據幼師專業的學生以女孩為主,她們大多喜歡富有情趣、時尚、美麗的藝術作品的特點和幼兒園所需,加強了美工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增加了教材中沒有的一些教學內容,如紙偶人、瓦楞紙造型、紙藝玫瑰、氣球造型、絲網花、糖果娃娃、毛絨玩具、大型剪紙、綜合材料貼畫、紙浮雕、紙藝服飾等教學內容,并選擇相應的主題活動,形成美工教學的課程。
第三,為綜合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拓展空間。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它對發展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起到極大作用。中職幼師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所教幼兒的知識積累。因此,我們打破了學科的界限,把音樂、文學、自然等學科引入美術課堂,使各種學科知識相互滲透、交融、綜合化,以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必須永遠來自于感官。”美術是視覺藝術,我們要想學生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原理,通過課件、實物等方法讓學生感受、體驗并發展認識。
第四,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藝術表達能力。在課堂中,我常用比賽、做游戲的方法,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所感所想,大膽地對事物進行聯想;還自編了一些有助于挖掘學生創造潛力的教材。在塑造紙工和布工等形象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大膽創意,力求制作得跟別人的不一樣。通過一連串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形象思維表現的訓練,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精神,拓展了她們職業發展的空間。
第五,在教學中,我們采用積極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作業是其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我通常用幾種方法:1.盡量展示學生的作品,使師生在評價作業時有對比,有參考。2.用幾分鐘時間請幾位有代表性的同學作自我評價。3.請全班同學一起來評論。4.老師評論。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我采用鼓勵性的語言,挖掘他們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即使作業表現得不太理想,也要注意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信心。不光評價作業的效果,更注重評價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表現。
第六,選擇貼近學生學習的主題活動,把藝術活動與學?;顒咏Y合起來,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我們每月進行一次藝術講座,開展“創意新思維”等藝術表現活動,還根據學生具有舞蹈基礎、樂于表演的實際情況成立了“時裝表演隊”,在專業匯報時將手工紙服飾帶到了舞臺上,這些豐富、趣味、時尚的教學內容,全方位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第七,注重市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我校與鄭州市近百家幼兒園建立了友好關系,每學期安排十四課時的幼兒園見習課程,在活動中要求學生學習幼兒園教學的優秀方法,體會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師也在這個活動中了解了幼兒園教學對幼師美術教師的要求,適時地調整了自己的課程設置。
職業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培養出來的,我們所進行的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了其就業、創業能力。
?。ㄗ髡邌挝?鄭州藝術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