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我們不僅要繼承傳統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用新的教學方法。大量事實和調查數據表明,隨著物理內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學生物理能力逐漸下降,他們越學越用功,卻越學越吃力,出現了部分學生嚴重偏科的現象。因而,在物理教學中對高中生能力的培養應引起重視。
一、增加自信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運算能力方面,規范性強,準確率高,但運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強;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條理性強,但間接推理欠缺、思維方式單一;在空間想象能力方面,直覺思維敏捷、表達準確,但作圖能力差;在應用能力方面,注重結果,但對物理過程忽視了。注意發揮學生的長處,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視挫折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特別要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教學。
二、培養興趣
學生物理能力的下降,環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視。目前對學生的期望值普遍過高。而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加上物理學科難度大,從而導致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師要多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經常同他們平等交談,了解其思想上、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其分析原因,制訂學習計劃,清除緊張心理,鼓勵他們“敢問”“會問”,激發其學習興趣。
三、強化預習
學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響,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對問題的反應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物理能力,課前的預習至關重要。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課前的預習,可以編制預習提綱,對抽象的概念、邏輯性較強的推理、空間想象能力等要求較高的內容,要求通過預習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聽課時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難點、認真學習,還可以改變心理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四、落實“雙基”
學生物理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對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上。只有在鞏固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舊知識的復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講授新課組織復習;也可以通過基礎知識的訓練,使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搞,使他們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從而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起到促進作用。
五、講究方法
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比較注重基礎,喜歡做基礎題,但解綜合題的能力較差,更不愿解難題;學生上課記筆記,復習時喜歡看課本和筆記,但忽視上課聽講和能力訓練;學生注重條理化和規范化,按部就班,但適應性和創新意識較差。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開門造車”,讓他們暴露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聽課,強化雙基訓練,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問題,指導他們學會利用等價轉換、類比等物理思想,將問題轉化為若干基礎問題,還可以組織他們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改進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六、注重積累
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于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復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快。
七、歸納綜合
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后再進行系統大綜合。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系,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八、完善提高
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么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確研究對象,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論,才能順利求得結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話。提高首先是熟練解決問題,然后是解法靈活,然后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里面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
傳統教學有其本身的特點,能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但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跟上時代的步伐,隨時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學質